一位司机带着被他撞倒的伤者,到贵医院就医。
医生检查后认为,患者右踝部软组织受伤,不排除跟腱损伤的可能。患者及其家属要求住院治疗,医生便开出心电图、血常规、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
脚受伤,干吗要做心电图?司机怀疑,医生是“过度检查”,并把彼此争执的视频发到网上,引发热议。
院方回应:诊疗过程符合规范。
有人质疑:这怎么可能呢?
做心电图,是为了判断伤情、排查隐疾
新闻中的患者脚踝受伤,原因是车祸,不同于一般受伤事件。
李海燕主任指出,交通事故导致的伤情,往往无法仅凭肉眼确诊损伤程度。“脚踝受伤可能是最容易被察觉和发现的,但不意味着就没有其它潜在伤害。”
做心电图,可以排查患者有无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及隐患,如早期的血压降低可提示内脏损伤所致的慢性出血。
同理,由于不能排除跟腱损伤的可能,核磁共振也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这一系列检查,既可以避免漏诊、误诊,还能确认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避免以后肇事司机、伤者、医院等多方发生纠纷。
“但是在生活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大家很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检查项目的必要性。”李海燕主任无奈地说。
怎么一住院,就要做那么多检查
不止新闻中的患者,很多有住院经历的人都发现:一住院,医生就开出一大堆检查,真的有必要吗?
对此,李海燕主任解释道,患者入院时,医生仅通过询问病史和简单的查体,很难对其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
“通过入院常规检查,医生能全面地了解患者身体的基本健康状况,并排查有无原发性疾病和潜在疾病,意义重大。”
一来,有助于医生明确治疗方案,保障用药安全。
二来,能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比如,当患者有传染病,医生就得在整个病区做好防护。而且,这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其消*方法和后续处理也不一样。
此外,做好入院常规检查,也能有效地规避医疗安全隐患,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入院常规检查的“经典项目”
李海燕主任指出,要做手术的患者,尤其要做心电图。
因为,做手术通常需要麻醉,而常用的麻醉药利多卡因可能会对心脏有影响,引起心悸等反应。
如果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早搏或心律失常,医生可通过对比术前心电图检查,判断是本身疾病引起的,还是手术刺激应激所引起的。
有些人住院,检查还要“加料”
以上是所有住院患者必查的“经典项目”。临床上,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医生开出的检查项目也会有所调整。
比如,年龄超过60岁、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入院手术前通常必须做心脏彩超和肺功能检查。
看似不相关的检查,其实有深意
对于一些检查项目,普通人怎么想都不明白,究竟跟自己的病情有啥关系。
其实,正如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似简单的疾病,也会影响全身各系统。
李海燕主任遇到过一个乳腺炎的发热患者,入院后,不理解医生为什么要查血电解质。
“其实,发热患者很容易引起体液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钠,很可能引起躁狂等症状,早期纠正,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还有些看似不相关的检查,会极大地影响诊疗思路。
一位患者因乳腺肿块来就诊,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在准备为她进行乳腺癌手术前化疗时,李海燕主任按规定给患者开了胸片检查。
结果发现,患者胸部有可疑阴影,进而做CT,发现肺部有一个肿物,可能是转移癌,也可能是肺癌。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治疗思路就要调整了。
如果患者是转移癌,更应该先做化疗,而非手术。如果是肺癌,那患者要做乳腺癌和肺癌的手术。
“检查做得越细致,治疗的方向越精准,患者的生命安全越有保障。”李海燕主任说。
●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
●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其中HIV、梅*抗体是住院手术病人、输血病人必查的项目;
●心电图、胸片。
问医生
Q:入院常规检查的项目,是谁定的?依据是什么?
李海燕主任:入院常规检查,医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院实际情况制定。
主要的依据包括原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单病种临床路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等。
Q:入院常规检查项目,是否可以“商量取舍”?
李海燕主任:有些项目可以。比如在我们的乳腺外科,如果是做局麻的微创手术,患者初步检查情况还可以的,可选择不做胸片。
站在医生专业的角度,我们需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给出更精准、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本文转自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