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李琪通讯员曹仲辉凌建*)母乳是母爱传递的重要纽带,是母亲给宝宝的珍贵礼物。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有哪些误区?应注意哪些问题?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的科普来啦。
母乳喂养的好处
从母亲怀孕到孩子两岁期间的天,是增强孩子免疫力、预防成年期疾病的关键窗口期。母乳喂养有利于宝宝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免疫力,还有助于预防成年时期一些等慢性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母乳可以满足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包括有较多的乳糖、足量的维生素、足够的易吸收铁、足够的水分、适量的矿物质等,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从6个月至12个月,母乳仍然可以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一半以上。从12个月至24个月,母乳也至少可以提供婴儿所需营养的1/3。
为了宝宝的健康,如果母亲的乳汁充足,建议尽可能在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健康,不容易生病,其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几率降低。纯母乳喂养更利于婴儿情商和智商的发育。
6个月后开始给宝宝合理添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到宝宝2岁或者更长时间。6个月之后仍坚持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增强婴儿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即当孩子饿了或者妈妈感到乳房胀了就哺乳,喂奶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受限制。按需哺乳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口欲),刺激母亲乳汁的分泌,预防乳房肿胀。
母乳喂养不要给母婴儿使用奶瓶、奶嘴,使用奶瓶、奶嘴易使婴儿产生乳头错觉。因为橡皮奶头较长,出奶孔较大,瓶中乳汁容易流出,孩子吸吮很方便,很容易成为习惯,产生依赖性,从而对吸吮母亲乳头不再感兴趣,拒绝吸吮母乳,造成乳汁分泌少,这样每次吸吮所获乳汁少,婴儿更不愿意费力,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保证母亲有足够的乳汁,频繁有效地吸吮是关键。应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母亲和婴儿同步休息,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夜间哺乳;不要给婴儿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及饮料;母亲保持心情愉快,适当增加汤汁食物的摄入。
产妇上班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妈妈上班后,仍然可以坚持母乳喂养。有些单位专门为妈妈准备了哺乳室,方便妈妈随时给宝宝哺乳。上班时间确实不方便哺乳的,建议每隔3小时用手挤奶或者使用吸奶器拔奶一次。妈妈在上班前需要准备好吸奶器、储奶袋等用物,若单位没有冰箱,还要准备好冰袋。挤出或者拔出来的新鲜母乳,按要求储存备用,当宝宝需要时,可以用小勺、小碗或者奶瓶等喂给宝宝吃。宝宝的吸吮刺激对保持泌乳量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妈妈下班回家后,应尽可能亲自喂哺宝宝,多和宝宝亲密接触,以促进乳汁的持续分泌。
母乳喂养的五个误区误区
一:有的妈妈没有奶水。每个妈妈都会有母乳,这是自然的生理机能,不同的是奶水量多量少、出奶早晚几天等因人而异。有些妈妈拒绝喂奶是因为生产初期泌乳少、乳腺管堵塞、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乳头疼痛、乳头哺乳条件差等原因。为了母子今后的健康,妈妈需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让宝宝充分吸吮,按需哺乳,与宝宝同步休息,保持心情愉悦,饮食营养均衡,那么自然就会有充足的母乳。
二:宝宝哭就是饿了。认为宝宝哭就是饿了,或者是没吃饱,这样的判断标准是个误区。专家指出,宝宝是否吃饱的标准是根据排便、睡眠、体重增长等情况来判断的。喂食的次数。对于6个月内的健康婴儿,每日的喂食次数8~10次左右。了解婴儿咂嘴、吐舌、寻觅等进食信号。尿湿次数增加。宝宝刚出生时,一天中尿布可能会湿3至4次,但慢慢尿量增加,每天可以换6至8次尿布,这就表示宝宝的饮食量有所增加且喂养充足。自然地转开头。饿的时候宝宝会自主寻找寻乳头,喝饱后,也会自然地将头转开,不再吸吮。
三:哺乳时让宝宝含住乳头。哺乳时让宝宝含住妈妈乳头即可,这是误区。这会造成乳头皲裂,引起乳房疼痛。正确的哺乳及婴儿含接姿势是:宝宝含到妈妈下面的乳晕比上面的乳晕多,看到上面的乳晕露出的比下面的乳晕多,即不对称式。在喂哺前,妈妈要让身体放松下来,常采取半躺式喂哺姿势。如果妈妈坐在沙发上,就要把腰背部、肩颈部、肘下等受力点全部垫好,双肩放松弛。哺乳时,宝宝的头、脊椎还有臀部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哺乳是由宝宝主导的,妈妈轻托乳房刺激宝宝的上唇(也可是鼻尖或人中),引发宝宝自主寻乳。
四:哺乳期需要多喝汤水保持奶量。一般老人家都会认为母乳喂养的妈妈每天都要吃很多肉、鸡蛋、多喝下奶的汤水。为了宝宝,很多妈妈就大吃特吃,最后不仅身材走样,还会因为长期吃得油腻更容易导致乳腺炎。哺乳期确实需要妈妈吃的好,但这并不代表要多,应该吃得健康、吃得适量。哺乳期妈妈只需每天比普通女性额外摄入至卡路里的热量就可以为宝宝提供奶水。同时,不要吃高糖、高脂肪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如糖果、甜点、碳酸饮料和包装食品等。
五:6个月后的母乳没有营养。6个月后的母乳被认为没有营养,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专家指出,母乳喂养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可持续至2岁及以上,以保障婴幼儿获取足够的营养素和能量。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