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茉莉,
请君莫离。
青色摄
福州是一座盛产茉莉的城市。
三十年前,我在这个城市落足,城南的螺洲、胪雷、城门一带,便种植着大片的茉莉花。当地民谣唱道:
“闽江口边是奴(旧时女子自称)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
在我的老家平潭,旧时人家也喜欢种植茉莉,喜欢茉莉优雅的香气。但平潭人种花,不是种在厝前,就是种在自家院子的花盆里。
福州人居然可以将茉莉像种麦子似的,种在田里。有点意思。
01
茉莉,古称“苜莉”。福州十邑,至今仍叫它“苜莉”。
桃小香摄
茉莉是木犀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灌木,高可达两三米,原产地在炎热的印度。西汉时传入中国。福州从那个时候起,就已经有“苜莉”,年的栽培史,是够悠长的了。
福州的夏季,气候湿热、光照充足。
城南那一带的土地,多为两江(闽江、乌龙江)冲积出来的平原,土质疏松,且肥沃,最适合茉莉生长。外来的“苜莉”,在此地娶妻生子,活得开心。
北宋时,福州已是中国的茉莉花之都。
宋朝张邦基的《闽广茉莉说》说:“闽广多异花,悉清芬郁烈而茉莉为众花之冠。”
福州自古就产茶,而茉莉花茶,最为著名。清朝咸丰年间,福州的茉莉花茶成为贡茶,是慈禧的心头之好。她最爱喝的,是茉莉双熏。
桃小香摄
所谓双熏,就是将事先熏制的茉莉花茶,在饮用之前,再用鲜茉莉花熏制一次。慈禧爱喝茉莉花茶,更喜欢茉莉花香。《清宫禁二年记》载:“白茉莉,其最爱者”。
她在宫中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鲜花只能归她专美。倘若她有殊赏,方可。
这老妖婆,霸道。
02
旧夏的向晚,福州城郊的四野,总是有暗香浮动。
那是茉莉花的香气。
门口外大片大片的茉莉田里,新开的茉莉花,从绿叶之间悄然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新奇的世界,那么小巧,玲珑秀气。
桃小香摄
那些含苞欲放的骨朵,像初生婴儿般紧握的小拳头,粉粉的,嫩嫩的。又仿佛装出一副很生气很愤怒的样子,更让人心生爱怜。
它们为什么生气?
是不是因为无法与那些花儿争香,只好暗地里攒着劲,等待着绽开的一刹那呢?
灿若莲花般的花瓣,层层分开,润如白玉,薄如细娟。一朵花儿,似乎就是一把小小的香扇,在轻风中摇曳着,打散了夏的熏风。看你小胳膊小腿,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呢?
江边的清风吹来,整个村庄,不,整个平原,便都弥漫着阵阵清香了。
茉莉在福州广泛种植,是在宋朝。并由福建传入江浙。宋人风雅,香文化在宋朝特别盛行,宋徽宗收集花石纲,在汴梁建艮岳,茉莉被定为八大芳草之一。
茉莉入茶,也在宋代。
青色摄
从宋代开始,福州人就开始制作茉莉花茶、茉莉花酒、茉莉花香水。《全芳备祖》记载:“或以熏茶及烹茶,尤香。”
03
茉莉花的花期很长。从五六月到十月,花开不绝。
但五六月的花,花蕾小,还嫩着,强度不够,品质也不稳定。入伏之后,光照时间充足,茉莉花产量多,香气盛。因此,七八月的伏花,最香也最好,最让制茶人心仪。
跟采茶一样,采花的时间也有讲究。
一般在午后两三点之间。此时,高温让花蕾中的精油浓度达到顶峰。花农只摘含苞欲放的花蕾,花骨朵不能摘(炒蛋好吃),开过的香气散了,也不能用来制茶。
明代的《群芳谱》,教人自制茉莉花茶:
青色摄
“每晚采花,取井水半杯,用物架花其上,离水一二分,厚纸密封,次日花既可簪,以水点茶,清香扑鼻,甚妙。”
这个办法,与《浮生六记》里芸娘的作法大同小异。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不过,这只是古代江南才子佳人的一种优雅罢了。
茉莉花茶不是简单的花和茶的组合,福州的茉莉花茶,是将鲜花和茶叶拌和,让茶叶在静止的状态下,缓慢吸收花香,多次窨制,才能制成。
04
福州人对茉莉花,都有着特别的感情。
桃小香摄
茉莉名如其花,本身就像娴雅的少女。初露花苞时就极白净,等到开出了小莲瓣似的花朵,更显得冰仙玉俏,像极当地女子小家碧玉的模样。
宋朝民女喜欢簪花。盛夏里,从茉莉枝上采下最美最娇嫩的那一枝,一朵白雪圧乌鬓,清新秀美,香气氤氲,一举两得。
宋人还从茉莉中提取精油。
《扪蚤新语》说:“市中妇女喜簪茉莉,东坡所谓暗麝着人者也,制龙涎香者,无素馨花,多以茉莉代之”。用茉莉花提炼花油,福州产的素为上品。
多少年来,茉莉花已随着它的清香,渗进了福州人生活。
南方的旧夏那么漫长。*昏,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叫卖茉莉花串的小贩。除了一兜兜散花外,他们也把一朵朵乳白小花叠在一起,串成花链,或手镯售卖。
爱美的诸娘子(小姑娘),买一串戴在身上,香一路,美一路,一路都有好心情。
桃小香摄
福州话中,“苜莉”寓意着“莫离”。送君茉莉,请君莫离。冰心曾说,茉莉花茶是四海为家的福建人故乡的茶。那茶里,有美丽的乡愁,更有“莫离”的故乡情。
无论时光流逝,无论沧海桑田,这是虎纠(福州),茉莉如心,故土莫离。
(摄影青色、桃小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欢迎转载,转载前请联系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