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牡丹,不少人首先会想到洛阳和菏泽。其实,牡丹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除了这两个主产地外,近些年很多地区都在打造牡丹景区,弘扬牡丹文化。坐落于辽宁葫芦岛建昌县的天香源生态农场便是其中之一。
天香源生态农场有着“关东第一牡丹园”之称,农场占地面积亩,现种植有60余万株牡丹,共余个品种。据了解,百年以上牡丹古树有余株,最高树龄达到多年,30至50年花龄的牡丹有余株。
有以上规模的牡丹景区在辽宁并不多见。得益于当地合作社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该生态农场建立以来,在发展牡丹产业的同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农带旅、以旅兴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年,建昌县兴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在牤牛营子乡洞底下村、蒿子沟村流转土地余亩创建了天香源生态农场。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通力合作,现已繁育三年生优质牡丹种苗万株,累计出产优质牡丹籽5万公斤,远销多地,同时还建立了东北地区最大的牡丹生产基地和种苗生产基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辽宁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多年来致力于开展鲜切花、景观花卉、盆栽花卉、食药用花卉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和设施工程相关技术研究。花卉研究所食药用研究室主任裴新辉,主要从事牡丹、芍药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收集保育等工作,是合作社及天香源生态农场的技术指导。
裴新辉告诉《中国花卉报》社记者,双方开展合作以来,在牡丹的病虫害防治、种苗嫁接、整形修剪、催花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绿色防控技术,有效缓解了芍药白粉病、牡丹叶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基本遏制住了蛴螬、蝲蛄等地下害虫的蔓延。”裴新辉说,同时还降低了合作社的生产成本,减少了药剂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牡丹种苗嫁接技术会影响后期的生长状态,裴新辉带领团队对此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在种苗选择、插穗处理、砧木处理、嫁接方法、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培训,使合作社技术人员掌握新的嫁接技术。目前,牡丹嫁接苗成活率已由之前的50%左右提高到了75%以上。
整形修剪需要结合牡丹自身的生活习性和长势进行,花卉所项目组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使合作社人员掌握了牡丹冬季修剪技术,还编制了株型修剪的40字口诀。
在为合作社引进花卉新品种的同时,他们还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技术培训指导,并为合作社制定了草花种植育苗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技术材料,供技术人员随时查询。
据了解,牡丹产业在辽宁省属于新兴产业,大部分地区从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牡丹,葫芦岛建昌县的牡丹产业也是在那个时候兴起的。
裴新辉认为,在建昌地区发展牡丹产业,为当地花卉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一条新思路,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可有效提高土地生产力,拉动运输、包装、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牡丹花籽经过采摘和冷榨工艺可提取牡丹籽油。研究表明,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0%以上,α-亚麻酸40%以上。在我国粮油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大环境下,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意义重大。
“除天香源生态农场之外,目前在沈阳、阜新、朝阳等地均有牡丹种植,但整体效果不够理想。”裴新辉说。
据他分析,导致部分地区种植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是经营者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而且前期投入大,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资金压力大。同时,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有待提高,如何与国家现有*策方针相结合,对于从业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本文图片由裴新辉提供
读完点一下“在看”您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编辑:李欣设计:齐齐广告ADVERTISEMENT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