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胆囊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来自江苏的陈小姐,1年前体检时B超发现有胆囊息肉,直径1.5*1cm,已经达到了医学上的胆囊切除手术指征。但是陈小姐考虑自己才24岁,年纪这么轻就把胆囊切了以后生活质量肯定会大打折扣,虽然息肉是良性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一直把息肉留着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以后生活的心理负担会很重。于是陈小姐在朋友推荐下来医院的微创保胆中心张竝主任的专家门诊,张主任实施微创保胆手术让陈小姐保住了胆囊。据张竝主任介绍,检查中发现的胆囊息肉大部分为良性息肉,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而且大多数无症状,由于部分良性息肉尺寸较大,或者影像学检查形态偏向于恶性息肉,对于这种情况,大多以“胆囊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胆囊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切除后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泻、右上腹偶发绞痛,胆汁返流等,可能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行胆囊切除手术的人要承受“无胆”的痛苦,而不愿意切除胆囊的人则每日担惊受怕,承受心理上的折磨。像陈小姐这样年纪较轻,身体各项指标符合微创保胆的条件,因此可以对其实施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切除术。张竝主任在陈小姐的腹壁上打2个1cm的孔眼,用腹腔镜和胆道镜从陈小姐胆囊内切除了大小约1.5cm的息肉,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的胆固醇性息肉。术后6小时,陈小姐就可以下床活动了,24小时后就出院了。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良性胆囊息肉分为良性肿瘤性息肉和假瘤性息肉两大类。假瘤性息肉则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瘤病、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假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则不会发生癌变。恶性息肉一般为息肉样胆囊癌。张竝主任介绍,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原因,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治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常规办法就是胆囊切除手术。但是,胆囊切除后的不良并发症高达30%,即个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的人,将有近30人出现腹泻或由odis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的持续性腹痛等症状。“一旦胆囊切除以后,患者胆管内的流体压力便会失去胆囊的缓冲作用,导致胆管内的压力发生变化,容易形成漩涡或涡流。长期下去,胆总管便会产生沉积,这便是形成胆管结石以及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因素。”同时,他指出,胆囊切除之后,胆汁酸持续释放进入肠道,还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病率增加。随着人们对胆囊功能重要性及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深入,胆囊切除的适应证逐渐缩窄。同时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保胆取石(息肉)术已经成为了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的另一个选择。而且,目前的微创技术和术后药物治疗方案已经可以使保胆取息肉的复发率控制在2%以下。张竝主任建议,胆囊息肉5mm以上,都可考虑微创保胆。“当然,患了胆囊疾病,胆囊切还是不切,还要根据胆囊的状况是否符合手术条件来做决定。”专家简介张竝: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教授。擅长肝胆、胰腺恶性肿瘤的诊治,特别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治疗肝脏肿瘤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近年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一次,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
来源:肝胆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