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
植物
鸡骨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甘、微苦,凉。有利湿退*,清热解*,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湿热*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鸡骨草还可在春夏潮湿季节用来煲汤作食疗。
基本信息中文名
鸡骨草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等
别称
*头草、*仔强、大*草、猪腰草
门
被子植物门
种
广州相思子
采收时间
全年
界
植物界
科
豆科
用量
15~30g
纲
双子叶植物纲
*性
无*
目
豆目
属
相思子属
目录1基本信息
2形态特征
3价值介绍
4栽培相关
5相关信息
6食用方法
基本信息鸡骨草:鸡骨草。
:出自《岭南采药录》
:JīGǔCǎo
:AbrusHerb
:HerbaAbri
:红母鸡草、石门坎、*食草、细叶龙鳞草、大*草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该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Hance的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洗净,切片,晒干。
:甘、苦;凉;无*
:心;肺;肝;胃;肾经
: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主*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痛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凡虚寒体弱者慎用。
::全年可采收,一般在11-12月或清明后连根挖起,除去荚果(种子有*)去净根部泥土,将茎藤扎成束,晒至八成干发汗再晒足干即成。
:鸡骨草胶囊鸡骨草肝炎颗粒鸡骨草肝炎冲剂鸡骨草肝炎丸
形态特征鸡骨草广东相思子,木质藤本,长达1米,常披散地上或缠绕其他植物上。主根粗壮,长达60厘米。茎细,深红紫色,幼嫩部分密被*褐色毛。双数羽状复叶,小叶7~12对,倒卵状矩圆形或矩田形,长5~12毫米,宽3~5毫米,膜质,几无柄,先端截形而有小锐尖,基部浅心形,上面疏生祖毛,下面被紧贴的粗毛,叶脉向两面凸起;托叶成对着生,线状披针形;小托叶呈锥尖状。总状花序腋生,花长约6毫米;萼钟状;花冠突出,淡紫红色;雄蕊9,合生成管状,与旗瓣贴连,上部分离;子房近于无柄,花柱短。荚果矩圆形,扁平,疏生淡*色毛,先端有尾状凸尖;种子4~5粒,矩圆形,扁平,光滑,成熟时黑褐色或淡*色,有明显的种阜。花朋春、夏。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价值介绍折叠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泰国等地。中国国内分布于广东、香港、广西、湖南等省份。多生长于海拔约米的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
折叠药材及产销鸡骨草HerbaAbricantoniensis主产于广西南宁地区及广东的宝安、东莞、顺德等县。远销全国。毛鸡骨草HerbaAbrimollis主产于广西玉林、梧州等地区。多自产自销。
栽培相关鸡骨草:喜温暖、潮湿、怕寒冷,耐旱,忌涝。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砂质壤土、轻粘土、pH5-6.5的环境为适宜。
:
在生产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繁殖,也可以用直播及分根繁殖。种子采用磨擦法和热水浸种法处理,以提高发芽率。2-5月播种,点播或撒播。点播株行距2cm×3cm,播后盖1cm厚的砂土或火灰,喷水保温,并盖稻草一层。1h㎡播种量为kg。
::播后4-7d出苗,出齐后10d施1次人畜粪水(每1kg兑水20kg),或施用少量的复合化肥,30-45d当苗高10-12cm时即可移植至大田。行株距为30cm×40cm或30cm×30cm,栽后及时淋水,每月除草、松土1-2次。鸡骨草生长前期约4-5月,每月施肥1次,以尿素0.1kg或硫酸铵0.2kg,兑水50kg以促进苗生长;生长中期约6-8月生长旺盛,以磷钾兼施,每月1h㎡用氮、磷、钾复合肥75-kg兑水或尿素1.5kg,或硫酸铵3.0kg,兑水0kg粪水进行沟施。生长中后期即9月以后,配合有机肥,1h㎡施过磷酸钙-kg,猪牛粪0-0kg,当茎藤蔓高30cm时(4-6月),在株间插好支架以利蔓茎攀援。病虫害防治①根腐病:注意雨季排水,撒施草木灰,喷施1:1:波尔多液或0倍多菌灵防治。②炭疽病:雨天注意排水,发病时用1:3:波尔多液喷洒,或用0倍甲基托布津防治。③蚜虫:可用化学药剂防治。
相关信息折叠化学成分全草粗皂甙水解产物含多种三萜类皂甙元:相思子皂醇(abrisapogenol)A、C、B、D、E、F、G,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葛根皂醇(kudzusapogenol)A,槐花二醇(sophoradiol)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光果甘草内酯(glabrolide)。还含相思子皂甙(abrisaponin)1,胆碱(choline)和相思子碱(abrine)。
根中含大*酚(chrysophanol)和大*素甲醚(physcion)。
折叠历史两广民间用鸡骨草来治疗*疸病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岭南采药录》、《岭南草药志》、《广东中药》II、《南宁市药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等书中均有记载。随着这种民间草药的发掘,自50年代以来,临床用来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广西玉林、南宁及广州等的制药厂已制成各种剂型、广西玉林制药厂生产的复方鸡骨草丸,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有销售。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折叠制法除去杂质及荚果,切段。
折叠性状该品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鸡骨草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细纵纹,支根极细,有的断落或留有残基;质硬。茎丛生,长50~cm,直径约0.2cm;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1对,多脱落,小叶矩圆形,长0.8~1.2cm,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
折叠鉴别(1)该品粉末灰绿色。非腺毛单细胞,先端尖或长尖,长6鸡骨草0~μm,直径12~22μm,壁厚3~6μm,层纹明显,有疣状突起。气孔平轴式。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不均匀增厚。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圆形,直径16~40μm,有的壁稍厚。木栓细胞*棕色。草酸钙方晶直径5~11μm。
(2)取该品粗粉约10g,加70%乙醇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分成二份,蒸干。其中一份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0.1%三氯化铁冰醋酸溶液2ml,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2ml,接界面即显红棕色。
(3)取鉴别(2)项下另一份残渣,加1%盐酸溶液10ml使溶解,滤过,残渣加10%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移至分液漏斗中,加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加醋酐19份与硫酸1份的混合液1ml,即显*色,渐变为污绿色。
折叠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折叠功能主治清热解*,舒肝止痛。用于*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折叠用法用量15~30g。
折叠选方1.治*疸:鸡骨草二两,红枣七、八枚。煎服。(《岭南草药志》)
2.治瘰疬:鸡骨草六斤,稀莶草四斤。研末,蜜为丸,每丸重一钱。日服三次,每次二丸,连服二至四周。(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折叠临床应用鸡骨草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取干鸡骨草全草2~3两(儿童1~2两),瘦猪肉2两,加水0毫升同煎。沸后文火再煎至毫升,每日3次分服,直至痊愈为止。治疗44例,治愈42例,治愈时间平均为21天。*疸消失平均为15天;肝功能恢复一般为18~21天;肝肿大随肝功能的恢复逐渐恢复正常。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对慢性肝炎效果不佳。曾报道1例重症肝炎(严重*疸合并昏睡)患者,服鸡骨草煎剂每次60毫升,日服3次,4天后,神志开始清楚,小便增多,第5天自觉症状显著减轻,第14天自觉症状消失,*疸不显,第19天一般情况恢复正常,停药观察,肝功能逐渐恢复。住院共38天痊愈出院。
折叠注意该品种子有*,不能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
折叠贮藏置干燥处。
折叠摘录《中国药典》
折叠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解*,治传染性肝炎,跌打驳骨。叶:捣绒敷乳疮。
2.《中国药植图鉴》: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并作清凉解热药。
3.《岭南草药志》:清郁热,舒肝,和脾,续折伤。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小便刺痛,蛇咬伤。
折叠药理作用1.对肠平滑肌的影响对于正常离体家兔回肠,鸡骨草根煎剂可显著增强其收缩幅度,麻醉兔灌胃或肌注煎剂也能使在位肠管张力提高,蠕动略增强。在离体豚鼠回肠试验中高浓度煎剂对乙酰胆碱所致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组胺所致仅有轻度抑制,对氯化钡所致者无影响。
2.增强小鼠游泳耐力鸡骨草根煎剂5g/kg灌服可显著增强小鼠游泳耐力。
3.其他作用鸡骨草粗皂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损伤有显著保护效果。
4.*性鸡骨草煎剂腹腔注射g/kg,或g/kg,或灌服g/kg,3d内均不引起死亡。
折叠药物应用鉴别1.鸡骨草与半枝莲,性俱寒凉,同可清热解*,消痈通淋。半枝莲,其味辛苦;鸡骨草,味以甘淡。一功专苦泻,一兼有甘补。邪之虚实,各有所治,临症投药,当宜细省。
2.鸡骨草与夏枯草,其性俱凉,同入肝经,疏泄厥阴之气。而夏枯草,冬长夏枯,果穗轻扬,长于清肝明目;鸡骨草,藤蔓走窜,甘淡渗利,擅于疏肝退*。归经虽同,功用迥异。
折叠用药禁忌凡虚寒体弱者慎用。
折叠营养知识::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全草。广东相思子为攀援灌木,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全年可采,一般于冬、春季挖取全株,除去荚果(种子有*)及杂质,洗净,晒干。
鸡骨草全草多缠绕成束。根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直径0.3至1.5厘米;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纹,支根极细;质硬。茎丛生,长藤状,灰棕色至紫褐色,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至11对,矩圆形,下表面有伏毛。气微,味微苦,
以根粗、茎叶全者为佳。
::
鸡骨草是流传于民间的草药,古代本草书无记载,主要含相思碱、胆碱等有效化学成分。目前较普遍地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及降酶。
::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荚果,洗净,润透,切段,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胃经
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疸型肝炎,小便刺痛,胃脘痛,风湿骨节疼痛,跌打瘀血肿痛,乳痈。
::
1.该品种子有*,用时须摘除豆荚,以免中*。
2.治*疸:鸡骨草60克,红枣七八枚。水煎服。
3.治外感风热:鸡骨草60克,水煎,日分2次服。
4.治瘰佃:鸡骨草0克,希莶草0克,研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2丸,日服3次,连服2至4周。
5.治蛇咬伤:鸡骨草(去骨)30克,煎水饮之。
食用方法折叠鸡骨草茶鸡骨草鸡骨草茶是由鸡骨草30~50克,佩兰9克。水煎服,1日1剂。
鸡骨草是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带根全草,为木质缠绕藤本。是流传于民间的草药,古代本草书无记载,主要含相思碱、胆碱等有效化学成分。目前较普遍地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及降酶。其性味甘凉,无*。《南宁市药物志》说它“消炎解*,治传染性肝炎……”。《常用中药手册》说本品:“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本草推陈》说“有解热利尿、活血止痛作用。”本方配以佩兰芳香化湿醒脾,使药汁便于入服,而除其异味。本方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其性略偏凉,脾虚胃寒,常感胃脘冷痛、慢性腹泻的病人,不宜长期服用。
鸡骨草茶主治
①急性肝炎,全身皮肤、巩膜*染,色鲜明,纳差,上腹部饱胀,小便色*,或伴恶寒发热。
②慢性迁延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炎症状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酶谱增高,免疫功能不全,蛋白电脉异常,也可出现肝掌、蜘蛛痣等体征,乙肝两对半检查异常,具有传染性。
③肝硬化腹水,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腹水、肝掌、蜘蛛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亦可合并门静脉高压、脾肿大。
折叠鸡蛋鸡骨草汤材料:鸡蛋2个、鸡骨草30克、山栀根30克、瘦猪肉50克。
做法:几味共煮,蛋熟后去壳再煮,1小时后,取汤饮之,食肉、蛋。鸡蛋、瘦猪肉益气养阴,鸡骨草舒肝止痛,山栀根清肝解*。几味同用。养肝阴,清肝热,用于治慢性肝炎具有肝区痛、烦热、尿*、疲倦者。
折叠山栀蛋肉鸡骨草汤材料:鸡蛋1-2个,瘦猪肉25克,鸡骨草、山栀根各15克。
做法:将鸡蛋、猪肉、鸡骨草、山栀根分别洗净,同入锅加水2碗,煮至七八成熟时,拍碎蛋壳(但不能将整个鸡蛋拍碎),继续加热煨之。煎汤剩1碗时,滤掉药渣,留汁及蛋、肉。
食法:吃肉、蛋,喝汤。每日1剂,分2次服食。连续5-7日为1个疗程。有补虚安神,凉血解*,利湿热,退*疸的功效。
功效:适宜于小儿肝炎长期未愈,尿少色*,双眼多血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