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睡眠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果他们睡不好,宝宝的爸爸妈妈就睡不好,爸爸妈妈睡不好,就容易精神恍惚、健忘、暴躁,无法好好照顾宝宝。
小舒整理了20个常见的婴幼儿睡眠问题,希望能回答到爸爸妈妈有关睡眠安全、如何哄睡、睡眠时长等方面的问题。
Q1:睡眠的最佳温度是多少?
最佳睡眠室温是18度左右(15.5度-19.5度),并盖上透气性好的被子。
但体感温度和湿度有关,个体偏好也有差异。这个温度需要足够凉爽,让你容易入睡,但是又不会在几个小时候被冷醒。
如何让孩子更凉爽呢?在入睡时盖少点。很多人都会发现孩子刚刚入睡后那段时间容易出汗,因为在入睡时,体温会迅速下降,身体代谢活动会慢下来,少穿盖能帮助身体完整这个“入睡降温”,更容易进入梦乡。等到体温下降了,孩子完全进入深睡眠阶段,再根据抹孩子的手脚、脖子,感受温度,来考虑是否需要加盖。
被子和睡衣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比如纯棉、亚麻,好过不容易散热的人造纤维比如聚酯纤维。
睡前约1小时,洗个热水澡也能帮助身体降温,因为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会吸收身体的热量,这能让宝宝感到困乏。
Q2:宝宝睡觉时是仰睡的,但是夜里总是翻身趴着睡,要将ta翻过来吗?
让宝宝仰卧入睡,是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侧卧和趴着睡都不安全。
但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4个月或者6个月后,很多宝宝就已经会自己在睡眠中翻身了,虽然放在床上时他们是仰卧的,半夜或者天亮时就看到他们变成了侧卧或者趴着睡了。
如果婴儿在睡眠中自己翻身,就可以让他们保持他们睡觉的姿势,不必再刻意把他们翻过来了。但前提是睡眠环境是安全的哦!宝宝睡觉的地方没有多余的物品,比如枕头,松散的床单,床围等。
▲不要将婴儿趴着放到床上睡
Q3:从多大开始,宝宝能够在夜里睡整觉?
新生儿的连续睡眠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2小时,也没有什么昼夜规律。通常白天睡8~9小时,晚上睡8小时。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总睡眠时间逐渐下降。慢慢地白天睡得短一些,夜间睡眠时间逐步拉长。大部分宝宝到了3个月(或体重达到5.5-6公斤)的时候,才能够晚上连续睡上6~8小时。
有大约2/3的婴儿能够在6个月大以前实现比较规律的睡眠,晚上不会频繁醒来。不过孩子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睡眠模式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健康的宝宝即使快1岁了,晚上也无法连续睡超过6小时。
Q4:为什么新生儿容易醒?
睡整觉对成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婴儿,尤其那些出生不到三个月的小婴儿来说,“睡整觉”才非常奇怪。
容易从睡梦中醒来实际上是小宝宝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出生不久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通常白天睡8~9小时,晚上睡8小时。然而这些睡眠并不是连续的,新生儿的连续睡眠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2小时,也没有什么昼夜规律。
这种不断转醒的现象是由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一方面,小宝宝生长需求旺盛,需要不断喝奶。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非常小,出生后第一天,他们的胃容量只有5~7毫升,也就是差不多一颗弹珠大小。到了第十天,宝宝的胃长到和乒乓球差不多大,容量约有60-81毫升。但是新生儿成长需要很多能量,毕竟他们要在出生后的第4-6个月实现体重翻倍!既然胃容量这么小,小宝贝们就只能依靠频繁进食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另一方面,小宝宝的各种器官发育也还不成熟,他们不是故意折腾大人,他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比如他们的肠胃刚开始“投入使用”,还在“磨合期”,可能要等到4、5个月,宝宝的肠胃才逐渐发育成熟,运转正常。
不仅如此,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可能是非常让他们害怕的。哪怕是放一个屁,尿尿也可能把他们吓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的刺激很多,各种各样的感受很多,他们分不清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的确也不太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甚至不知道是有人照顾的……他们需要从父母不断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逐渐信任父母,逐渐相信自己是被爱的,是重要的,是受这个世界欢迎的。
以上,是为什么新生儿醒得那么频繁(排除病理原因后)。
Q5:宝宝白天需要睡多久?
根据孩子的年龄,白天给TA足够的时间小睡(以下只是一般情况,个体之间的睡眠模式差别很大):
接近4个月的时候,大部分宝宝已经开始形成比较规律的睡眠;4~6个月的宝宝白天一般小睡2~3次,每次30分钟到2小时。
6~12个月的宝宝通常白天小睡2次,有的一次只睡20分钟,但有的要睡上1-3个小时。
1~3岁的幼儿一般会午睡一次(1~3小时);个别1岁多的孩子可能白天要睡2次,但尽量不要让孩子太晚午睡,以免晚上难以入眠。
3~5岁的学龄前儿童大约晚上需要睡11~12小时,外加一次午休。一部分孩子在3岁后,大部分孩子在5岁后其实就不需要午睡了。
有的爸爸妈妈担心午睡会影响孩子晚上的睡眠,特别是午睡时间比较晚的时候。但3-5岁以下的幼儿,相对于过度疲惫的状态,白天如果休息得比较好,晚上其实更容易入眠。疲倦不堪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出现晚上难以平静入睡的情况,他们也有可能更容易在夜间醒来。
但是也要注意,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午睡让晚上精神抖擞,难以入眠,你也可以采取“提前入睡”和“提前叫醒”的策略,不要让宝宝白天的觉睡得太长。通常建议不要超过3小时,并且最好和晚上入睡时间间隔至少3小时(小宝宝间隔时间短,一岁后的孩子间隔时间长)。
对于有些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来说,坚持让他们午睡也许比较困难。在这个阶段,一些孩子哪怕有点困了也更愿意花时间玩耍,不愿错过哪怕一丁点的活动时间。这种情况下,不要让午睡变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战斗”——不要强迫孩子午睡。我们可以坚持让孩子安静一段时间,比如让孩子在房间里看看绘本或安静地玩耍。有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这样安静地玩着玩着就睡着了;即使没有睡着,至少孩子也得到了一定的休息。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白天没有午休习惯,可以考虑把晚上的就寝时间提前。
Q6:孩子应何时停止午休(睡白天觉)?
因人而异。
大约25%的儿童在3岁时停止小睡,另外50%在3~4岁间停止小睡。如果在夜晚获得足够睡眠,大部分儿童在五岁时不再小睡。小睡从30分钟到两小时不等。
若晚上睡觉有困难,让你的孩子在白天早些时候小睡,比如午饭后。如果你的孩子白天不愿睡觉,而你认为他需要小睡,尝试让他在房间安静休息或者读一本书。
如果你的孩子年满五岁,如果他有入睡困难,可以尝试避免让他在白天小睡。白天小睡超过20分钟,可能会让超过五岁的孩子晚上难以入睡或难以进入深眠状态,而且早上也难以醒来。
Q7:明明之前已经睡整觉了,怎么突然又频繁夜醒?
有些宝宝,虽然6个月以前已经可以晚上连续睡6~8个小时,但是到了6个月左右,突然又开始夜里频繁醒来,或者抱着就睡、放下就哭……这让不少爸爸妈妈非常崩溃---“本来以为看到了曙光,为什么重新开启恶魔模式?!“
事实上,这种现象很多时候是“分离焦虑”(separationanxiety)造成的。分离焦虑属于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部分。宝宝到了6个月左右(也不一定这个时候),往往会非常依恋与自己最亲密的人,而这个人通常是妈妈。一旦看不见妈妈,宝宝就会表现出害怕和放声大哭。在这个阶段,宝宝还没有建立起“物体恒存”的概念,以为物体一旦看不见,就等于完全消失。换句话说,宝宝并不知道和妈妈的分离是非常短暂的,TA必须感觉到妈妈的存在才能安心,而在与妈妈分离时出现焦虑。
当然,除了分离焦虑,不少宝宝也可能因为睡前过度刺激或者过度疲惫而出现睡眠问题。
还有可能是大运动发展,比如会翻身了,夜里突然练习,一翻身撑起来,把自己吓哭,又睡不回去了……这种时候最好就是帮宝宝调整睡姿,重新入睡。
甚至也可能是宝宝的健康出现了一些状况。因此当宝宝的睡眠问题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模式,要尤其留意宝宝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就诊,发现问题。
Q8:孩子在入睡时会抽搐,这正常吗?
如果只是在入睡前,并且持续时间不长,这些抽搐可能是发生于儿童“入睡开始”时胳膊和腿的急促抽动。有很多孩子和成人都会这样(有数据称高达70%)。
过于疲劳、紧张、睡眠不足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有必要检查孩子的睡眠习惯:是不是过于疲劳啦?是不是可以提前入睡,或者提前进入放松的睡前程序?
Q9:孩子夜晚会打呼噜,我应该担心吗?
打呼噜可能由于感冒或者鼻塞引起;如果大多数的夜晚都会发生,即使你的孩子身体好,也可能是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信号。
注意孩子晚上睡觉时是否会出现以下情况:
?睡觉打鼾频率较高,一周超过三次,持续超过六周(如果只是因为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短期打鼾就无需太担心);
?打鼾声音较大;
?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喘息;
?睡觉时常常张口呼吸;
?呼吸时看起来不自在,比如胸部起伏不平稳或很费力;
?睡眠时焦躁不安、频繁翻身、频繁夜醒或睡眠姿势异常;
?睡眠时严重出汗,但室温并不高。
▲睡觉时常常张口呼吸
注意孩子白天是否会出现以下情况:
?早上很难叫醒;
?睡醒后头痛;
?白天疲倦、嗜睡;
?孩子易怒、具有攻击性或有其他行为问题;
?胃口不好或生长发育缓慢;
?说话带鼻音,或用嘴呼吸。
同时也要注意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呼吸睡眠暂停的危险因素:
肥胖、早产史、患有哮喘、面部或呼吸道的任何手术、唐氏综合征、肌肉萎缩或无力、患有慢性疾病、家族中有人患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情况,建议咨询医生。医生会排查孩子出现打鼾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治疗。比如,孩子在春秋季节容易出现打鼾,则更可能是因为季节性过敏,这个时候需要针对过敏进行治疗。如果带孩子去看医生时,能带有孩子睡眠的视频或照片,会更有帮助。
Q10:孩子醒来后脾气暴躁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的孩子醒来后脾气暴躁,可能说明孩子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睡眠或深度睡眠。真正睡饱了的孩子醒来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对于小小孩,可能我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有时候如果不叫醒,可能夜间又会出现入睡困难了。
▲孩子醒来后哭闹可能意味着ta没有睡饱,
或没有足够的深度睡眠
Q11:我能在白天做些什么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健康的早餐
给你的孩子一个来帮助启动他的生物钟;
?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在自然光线下活动),尤其是早晨,这会帮助孩子在夜晚分泌褪黑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昼夜作息。体育活动也能帮助孩子睡得更久。
?远离咖啡因
让孩子远离能量饮料、咖啡、茶和巧克力中的咖啡因,尤其在傍晚和夜晚。
?合理的晚餐
确保你的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吃营养均衡的晚餐。睡前饥饿或过饱会使身体更警醒或是不舒服,也会较难入睡。
?定时睡觉与醒来
如果宝宝已满六个月,试着帮宝宝每天在差不多的时间睡觉与起床。未满六个月的孩子生物钟还在建立中,但你还是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哄睡和适时地叫醒,帮他们建立起作息规律。
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了,平常上学与周末起床时间的差别不要超过两个小时。这可以帮助孩子的生物钟进入有规律的节奏。
?避免让年龄较大的孩子在白天小睡
如果你的孩子年满五岁,如果他有入睡困难,可以尝试避免让他在白天小睡。白天小睡超过20分钟,可能会让超过五岁的孩子晚上难以入睡或难以进入深眠状态,而且早上也难以醒来。
?在睡前放松
鼓励孩子在睡前放松。洗个澡、讲讲故事,然后上床睡觉的固定“睡前仪式”,可以帮助较小的孩子做好睡觉准备。
较大的孩子可能喜欢听故事、看绘本、听轻柔的音乐或通过放松呼吸法来放松。
▲睡前故事有助入眠
?在夜晚为第二天早起做准备
如果你的孩子平日在早上有很多事情要做,鼓励他可以利用晚上平静放松的时间来完成早上的任务,比如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准备午餐或把把书包准备好。
?确保孩子们在夜晚睡觉时感到安全
如果孩子真的对上床睡觉或是害怕黑暗的环境,你可以在他表现勇敢时多称赞与奖励他。
对于怕黑的孩子,可以放个夜灯或是小闹钟在床头,有些孩子会感到好些。
避免看恐怖的电视剧、电影、电脑游戏或是书籍,这也有帮助。
▲温馨、光源缓和的睡眠氛围
?检查孩子房间的噪音与光线
昏暗、安静的私人空间有助于良好睡眠。你可以检查孩子的房间是否太亮或太吵。至少在睡觉前一小时把电子刺激类产品都关掉也可能有帮助,包括喧闹的音乐、手机、电脑萤幕以及电视。
?不要让孩子赖床
早上在醒来后就起床,不要试图继续睡觉。
Q12:队友每天下班的时候正好是宝宝要睡觉的时候,但是队友又很想和孩子玩一会儿,该怎么做既能保证宝宝的睡眠,又能让父子能够有一定亲密互动的时间呢?
跟队友谈一下,设定一个全家都适用的作息常规,包括睡前一小时昏暗灯光下的安静时间。比如可以从早上开始,整体推迟宝宝的作息时间表,让队友回家后,在熄灯前给宝宝唱儿歌,读故事,而不要进行一些太过兴奋的活动。
Q13:如何提前孩子的入睡时间?
你可以每过几天将入睡时间提前15分钟,大部分孩子上床后会在30分钟内入睡。如果你的孩子在熄灯后躺在床上醒着超过30分钟,你可能需要有两三个星期将睡觉时间保持不变,然后再将入睡时间提前15分钟。
尽量让你的孩子每天同时起床,包括周末。定时早起可以有助于保持定时入睡。
▲每过几天把入睡时间提前15分钟
Q14:我的孩子撞头和摇着入睡,我该如何做?
大约20%的宝宝都会这样,其中男孩大概是女孩的3倍。这种现象可能从6-12个月开始,到18-24个月时发生率最高。孩子这样做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不过大多数孩子3-5岁后就不会再这样了。
并没有确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
?自我安抚(很多宝宝睡前会这样);
?缓解疼痛(比如长牙、耳朵感染等);
?挫败感。宝宝大约在7、8个月后会开始有负面情绪,容易有挫败感。如果宝宝是在发脾气的时候打头或者撞墙,可能是在表达强烈的情绪。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就用这种形式发泄情绪。同样,这样做可以让他们感到好受一些,注意保护好孩子别受伤就好了;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