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乳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读书笔记3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的重要
TUhjnbcbe - 2021/6/30 20:21:00

在乳腺超声方面针对乳腺实体肿块(硬癌)诊断有一个重要的BI-RADS分类:

年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提出X线报告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

年ACR推出了BI-RADS第4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超声和MRI的BI-RADS分类。

年更新了第五版(第五版ACR乳腺超声BI-RADS解读)

还有一个重要的临床实验,提升了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地位:

年ACRIN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发布后,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指南中增加了超声的相关内容,并作为“必选项”。(为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作用呐喊——介绍ACRIN实验)

而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也有一个分类系统和重要的临床实验:

年日本乳腺与甲状腺超声学会(JABTS)和日本医学超声学会公布了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指南草案。在传统的肿块概念基础上加以应用,以便于发现导管原位癌(DCIS)病变。但没有在超声界广泛应用。个人翻看全文,也不是很能理解。该系统结合了非肿块型和常见概念的肿块型,主要是为了便于DCIS的检测。非肿块型分为五种亚型,包括导管异常、乳腺低回声区和结构扭曲。(读书笔记2:日本乳腺与甲状腺超声学会(JABTS)和日本医学超声学会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指南草案)

十二年后,年日本乳房和甲状腺声学协会发布了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观察研究(JABTSBC-02研究),个人觉得这个实验很好的解释了JABTS分类系统,能够帮助充分理解这个分类系统。

JABTSBC-02研究

对象:日本16个机构的例DCIS病变的手术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方法:所有个DCIS病变均可按JABTS分类系统进行分类。乳腺低回声区最常见(48.6%),其次为实性肿块(28.0%)、导管异常(10.2%)或混合性肿块(8.1%)、结构变形(1.3%)、微小簇状囊样结构(1.4%)和无低回声区的回声灶(2.5%)较少见。

PS:“无低回声区的回声灶”是字面直译,具体后面会有详细解释

JABTS分类

JABTS将乳腺病变主要分为肿块和非肿块异常。非肿块异常被定义为不能被识别为肿块的病变。

肿块:肿块进一步分为囊性(单纯性囊肿)、混合型和实性(图1)。混合性肿块既包含囊性成分,也包含实体成分。

图1.典型的实性肿块和混合肿块图像。(A)实性肿块。(B)混合肿块。这两个病变都是导管原位癌。

非肿块异常:

导管异常通常指导管扩张,并伴有实体成分的导管充盈(图2)。

图2.导管异常的典型图像。(A)有内部回声的扩张管道。(B)扩张的导管,内部回声伴强回声灶。这两个病变都是导管原位癌。

乳腺的低回声区域与周围组织不同,不能识别为肿块(图3)。由于表现为低回声区的典型DCIS病变三维上具有节段性或局灶性分布,其中病灶的分布范围要小于腺叶,因此我们认为病变的分布是低回声区与肿块的最重要区别。相反,肿块通常不具有这种节段性或灶性分布。与磁共振成像(MRI)非肿块增强的概念一样,在超声上应用乳腺低回声区域的概念时,病变分布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图3.乳腺低回声区域的典型图像。乳腺低回声区包括斑片型(A)、区域型(B)和模糊型(C)。下方图像中的病变用白色勾勒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导管癌部位和正常组织同时存在于这些区域,低回声区域在三维空间的单个导管系统内呈节段性或局灶性延伸。这三个病变均为导管原位癌。

结构扭曲是一个术语,描述的是使乳腺组织变形,但没有肿块形成的病变(图4)。结构变形往往很难在静态图像上被发现,但在手持超声实时检查时很容易识别,因为图像是实时变换的。

图4.结构扭曲的典型图像(导管原位癌)。虽然识别静态图像中的失常可能很困难,但由于手持超声检查时图像是实时变换的,因此很容易被识别。

多发性小囊肿是指乳腺内存在多个微小或小的囊肿。这种小囊肿的分布很重要,因为弥漫性分布表明病变是良性的,而聚集或节段性分布则增加了恶性的可能性。当观察到多个小囊肿聚集在一起时,就使用术语“簇状微囊”(图5)。

PS:簇状(蜂窝状)微分隔囊肿在BI-RADS分类中也是被归为4A类

图5.簇状微囊的典型图像(导管原位癌)。

无低回声区域的回声灶是仅可见微钙化的病变(图6)。并非超声上的所有回声病灶在乳房X线或组织学上最终都会被确认为微钙化,我们在此使用这个术语“回声灶”,这是一种超声发现,而不是微钙化,后者是乳房X线检查或组织学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回声灶的DCIS通常伴有明显的低回声区域,但这种类型的发现并非如此。

图6.无低回声区域的回声病灶的典型图像(箭头)。

讨论:

导管原位癌被认为主要发生在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然后在乳腺导管小叶系统内扩散。该系统由TDLU、亚段管、段管、乳窦和集合窦组成。乳房内有15至20个导管小叶系统。使用三维和计算机重建的研究发现,DCIS主要是单附着点的,沿着复杂的分支导管小叶系统以金字塔状向乳头延伸。导管内扩散的方向和程度是不同的。这一过程表现为小叶的展开,当这发生在TDLU时,它能够形成各种大小的实性或混合性DCIS肿块。我们认为导管内扩散引起的导管扩张和TDLU的展开是DCIS形态学改变的基本因素。然后,这些元素的各种组合产生可在超声图像上检测到的各种形式。DCIS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与超声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前没有研究过。然而,有理由推测,当DCIS主要进展到中央或更大的导管,这些导管因此增大,就有可能将病变视作导管的异常。另一方面,当它主要进展到外周导管和TDLU时,可以检测到乳腺中的低回声区域。当DCIS在展开过程中进展时,主要没有广泛的导管内扩散,它可能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图8)。

图8.关于导管癌病情进展和超声成像结果之间关系的概念示意图。在我们看来,这些元素的各种组合导致了超声图像上的各种形式。

总结

大约60%的DCIS病变表现为非肿块异常。在诊断为DCIS的非肿块异常亚型中,乳腺低回声区和导管异常最为常见。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笔记3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