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劳动节
我们在这里
劳动、实践、学习、成长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白云山学校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市教体局四层面“72字”工作要求,聚焦立德树人,着眼劳动育人,精心规划开设了“特色面食”、“烘焙课程”、“豆腐工艺制作”、“煎炒烹炸”等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系列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品味舌尖上的美食,获得劳动技能的培养,感受劳动创造的魅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全面提升劳动素养,进而实现对同学们热爱生活、自食其力、辛勤创造、劳动为美等价值取向的美好塑造。看,同学们的“劳动大本营”,
是不是很“高大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校舍特别紧张,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还是千方百计辗转腾挪、全新装修出了一间功能齐全的烹饪教室。节能炉灶、锅碗瓢盆、置物设备等等,应有尽有,满目琳琅。第一眼见到它时,孩子们满眼惊喜,热情高涨。
这就是同学们干净整洁的高档“厨房”,应该不亚于酒店、饭庄的“后厨”吧!
为确保课程开发、功能效益最大化,在教科室主任尚海涛和综合实践学科兼职教研员尹慧的指导下,相关课程坚持一室多用、精心安排、周密排布,从周一到周五,每天这里都“叮叮当当”不断,上演着厨艺实践的精彩瞬间,豆腐脑、玉豆腐、花样面品、美味水饺等各种美食的香味四处飘溢。这里,也由此成为了白云学子校内劳动实践的基地和乐园!
豆腐工艺制作课程指导:郝丽平史惠
它天生质朴白璧,是中国人一日三餐最常见的食材。无论是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还是古代皇家贵族饕餮盛宴,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明代苏平曾有专门的诗句描摹赞叹——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它就是我们经常可以食用的豆腐。苏平先生的这首《赞豆腐》诗,可以说是将它的外形、制作工艺以及美味写得维妙维肖!
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总能听到“豆腐梆子”的声响。清脆的有节奏的梆子声,一直把豆腐的清香送到梦乡中.....那是童年的记忆,也是最美的乡愁!我们的校园豆腐坊
如今,在白云山的校园中也能闻到这种清香了!这不——白云山校园豆腐坊,又一锅豆腐新鲜出炉了!洁白方正、口感纯正的豆腐,引得同学们一阵阵啧啧称赞!看,我们的第一锅豆腐出炉了!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豆清杂→泡豆→磨浆→煮浆→冲浆→蹲脑→破脑→上脑→包布→压制→成品,按照步骤流程,认认真真地看,仔仔细细地学,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生怕漏掉了任何关键的信息和要领。真的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学习与动手实践,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豆腐工艺制作的基本流程。从豆子清杂、泡制,到磨浆、冲浆,压制成品,孩子们做起豆腐来已是游刃有余。
称量
磨浆
煮浆
冲浆
蹲脑
压制
成品
一粒粒滚圆金色的豆子,经过同学们的劳作,转眼间就变成洁白如玉的豆腐了。简直是太神奇啦!“哈,原来豆腐是这么做成的啊!”你看,它的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的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的香淡是味觉上的美!听老人们讲,豆腐的“腐”与“福”谐音,所以豆腐也含有“迎新祈福”之意。在这间小小的豆腐坊里,同学们不仅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更感受了劳动的艰辛,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随着白云山校园豆腐坊的运行逐步步入正轨,相信同学们会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一定能不断实践创新,为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不断添“逗”添“福”,也给自己的白云童年留下最美好的记忆!花样面食《花样面食》是五年级开设的一门劳动课程,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制作的劳动体验中,感受劳动创造的魅力,学会动手制作常见的各种家居面食,深刻领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内涵,感受“家人团座,灯火可亲”的美好。
葱油饼
指导教师:*刘新颖
“好香啊!”
“我做的油饼层数多……”
“我的油饼薄脆……”
原来,九班的劳动教育课程是做葱油饼。擀饼、刷油、调馅料、做出层次、烙饼……油饼出锅时,孩子们的眼睛都巴巴地瞧着电饼铛,美食出炉的激动更是溢于言表。
包馄饨
指导教师:李香付静
十一班的面食课程是包馄饨。在孩子们的辛勤劳动下,夹杂着空气中香菜的香味、虾皮的鲜味,新鲜的馄饨出锅了……
自己做的就是香!
包水饺
指导教师:赵丽娟滕贞贞陈丽
“你带的什么馅料啊?”“我喜欢吃肉馅的……”一走进教室一股浓浓的馅料味,原来今天是二班、七班的同学包水饺啊,素馅的、韭菜肉馅的、胡萝卜肉馅的……光闻着就满嘴的口水啊!
从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经过几周的辛苦练习,孩子们现在一个个早已是面食制作小能手、父母家务劳动的小帮手。
一张张洋溢着喜悦和快乐的照片,一张张可爱的脸庞,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一颗颗认真好学的心,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感悟着“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内涵,享受着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烘焙课程课程指导:李香米晓乐
蛋挞制作
这个课程班级的同学,在李香和米晓乐老师的指导下,还学会了蛋挞制作。
看着经过自己动手制作的金*而诱人的蛋挞,孩子们一个个都感觉好有成就感!生活,原来在自己的手中可以如此美妙!烹饪课程课程指导:尚海涛米晓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诗人笔下,国人接待宾朋的礼仪之重、热情之高可见一斑。中国素有“烹饪王国”这个美誉。一桌美味的菜肴不仅可以饱腹,更可以宴请亲友,把酒言欢。“烹饪”一词,最早见于年前的曲籍《易经·鼎》中,原文为“以木巽火,亨饪也”。即将食物原料置放在炊具中,添加清水和味料,用柴草顺风点火煮熟。发展至今,烹饪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一日三餐的必要来源。从“煎炒烹炸”中品味“酸甜苦辣咸”
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更离开柴米油盐。只有亲身体验到生活的烟火气、感悟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才能更真切地感受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感动劳动的意义,感谢亲人朋友的真诚帮助。为此,学校开设了烹饪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从煎、炒、烹、炸中体味酸甜苦辣,从烟火交融中感悟劳动的无穷魅力。
创意美食
同学们一个个变身美食家,或拌或炒,做成水饺、炒菜等食品,一起享用这舌尖上的美食。明厨亮灶,善始善终!每次劳动课程结束后,孩子们都会自觉按烹饪教室卫生管理要求和值日安排,认真整理好所有的厨具,有序摆放,回归原位,并彻底打扫清洗完毕后再离开,确保劳动基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一尘不染。
用心回报生活最美的馈赠!通过近八周的劳动教育课程,孩子们对劳动的认知和体验不断增强,对“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崇高、最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就如这夏日里的万物,蓬勃地生长着。
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迸发更大的热情,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去发挥食物最大的精彩,用我们带着爱心的美味,去回报生活最美的馈赠!
所有的创造还在继续
所有的生长还在继续
……
供稿单位: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图文/编辑:王亮尚海涛尹慧等
猜你喜欢
1、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第12期)
2、孩子有了早恋倾向怎么办(第11期)
3、小作家成长之路(第10期)
4、让学生讲的更精彩(第9期)
5、培养孩子专注力要从幼儿抓起(第8期)
6、手机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有规则(第7期)
7、小小家庭作业中的大学问(第6期)
8、如何指导初中生强化语文阅读(第5期)
9、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第4期)
10、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3期)
11、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假期(第2期)
12、家校共育,伴你成长(第1期)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