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报
近日,宝山区总工会印发《关于命名宝山区劳模、工匠、技师、巾帼、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决定》,我院丁任骨伤科宝山工匠创新工作室、张卫红乳腺健康巾帼创新工作室榜上有名。
丁任骨伤科宝山工匠
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介绍
丁任
*委书记
骨伤科研究所所长
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专注显微外科工作37年,师从我国著名显微外科专家、人民好医生周礼荣教授。手术例次超过1万台,在全国率先成功开展双上肢断离再植、双下肢断离再植、婴幼儿断指(肢)再植等手术,并一直致力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普及。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研究科课题5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以主编、副主编、参编出版著作5本;获得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3个、市区级科技进步奖5项。担任上海市医学会手外科分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第一届手外科分会副会长等。
擅长:四肢创伤、骨折、断指(肢)再植、手指再造、血管神经肌腱损伤修复以及上肢麻木、肌肉萎缩、颈肩腰腿疼等骨科常见病的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
骨科:周二上午
工作室简介
工作室源于医院骨伤科,是一个拥有手足外科、脊柱外科、创伤外科、关节外科、伤科等亚专科的综合性科室,集医教研一体化发展。
骨伤科团队在常规诊治基础上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以微创为特色,在宝山地区率先开展了脊柱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脊柱转移性肿瘤等。伤科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以中药、伤科手法推拿、针推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肩周炎、腱鞘炎、扭伤、劳损等方面疗效显著。
创新成果
近5年工作室应用新技术、开展新项目近11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12篇、核心期刊39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省市、区局及院级课题1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市级课题2项。承担国家、省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参编出版骨伤科专业书籍7部。骨伤科《中医治未病中药外敷干预老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收录成为临床诊疗指南。2人次入选市级及院级人才培养计划。
张卫红乳腺健康巾帼
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介绍
张卫红
乳腺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从事中西医结合乳腺专科医、教、研工作二十年余,师从江苏省名中医卞卫和教授及顾氏外科传人上海市名中医陈红风教授学习乳腺增生病、乳腺癌及乳腺炎症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科室成员成功开展多项宝山区乃至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项目。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等科研课题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9篇,其中SCI5篇,获发明专利1项,参编专著1部。
擅长:乳腺癌早期筛查、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乳腺癌保乳、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浆细胞乳腺炎微创灌洗及腺体瓣转移乳房塑形等手术及中医药治疗。
门诊时间:
乳腺科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乳腺科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工作室简介
工作室源于医院乳腺外科,是一个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乳腺专科,为上海市中医重点专科、宝山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年门诊量约1.5万人次,年收治患者近千人次,年手术余例。科室积极推动乳腺癌全程化管理及多学科诊疗模式,年创建首届“蒲公英乳腺癌健康俱乐部”,年创建乳腺癌中西医结合MDT协作组,为宝山区女性乳腺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创新成果
(一)“创专科专病”——团队进一步细化乳腺疾病诊治流程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成立:乳腺中西医结合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乳腺微创整形手术、乳腺癌全程化管理、乳腺癌围术期、围化疗期中医特色护理、浆细胞乳腺炎专病门诊等。
(二)“求创新”——积极开展背阔肌、腹直肌以及假体乳房重建术、乳腺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腺体瓣转移乳房成形技术、乳腺脓肿穿刺抽吸+微创灌洗术、刺络拔罐术等新技术,部分新技术填补了宝山区空白。
(三)“显特色”——科室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建立4个优势病种,14项中医特色技术,全面应用于乳腺专科疾病的诊治及围术期、围化疗期的干预,内外结合,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不同就医需求,诊疗水平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吸引了来自西藏、内蒙古等全国各地的乳腺疑难及重症患者前来就诊。
(四)“重学术”——全科共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4篇。承担国家级、市级课题9项,累计获得科研资助经费万。参编专著1部,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承办名中医大讲堂3次,参加国内专业学术授课10余次。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小讲课比赛“一等奖”。
(五)“重公益”——利用工作之余,成立首届宝中心“乳腺癌蒲公英俱乐部”,每年举办2次乳腺健康讲座,并在区卫生系统开展“女人缘”系列乳腺科普知识讲座,同时每年参加三八妇女节及十月“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义诊及乳腺癌普查,惠及上万妇女。
我院将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创新引领作用,形成共研、共学、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发挥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带动职工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宝山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整理
陆海萍
审核
宣传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