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已开启“极冻模式”
热水袋、暖宝宝等各种取暖设备
备受青睐
人们认为只有四、五十度
安全又方便
但使用不当容易出现低温烫伤
而且烫伤后不容易好
医院中医外科王云飞主任医师
为大家介绍
何为“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热源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44℃的热源持续6小时,也会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51℃,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低温烫伤”为何不容易好一般情况下,低温烫伤的热源温度较低,疼痛较轻,而且多发生在人们熟睡过程中,不易被察觉。这样低温热源持续作用,机体组织长时间受热源的烘烤,引起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一旦处理不当,会发生严重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低温烫伤”有哪些特征烫伤后病变局限,常有水疱,水疱特点是颜色较深,疱液多为血性,创面基底苍白,感觉迟钝或消失。部分水疱溃破后局部结黑痂,经久不退。严重者可以深达骨骼,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常见于下肢,尤其以小腿及足部多发,常常久治不愈或者因治疗不当迁延成慢性溃疡。
如何防治“低温烫伤”特殊人群,特别注意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以及长期卧床者。这类人群对寒冷的抵抗力均较差,使用取暖物品较频繁。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则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皮肤张力、感觉功能、对外保护作用、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功能差。因此老年人对低温刺激反应慢,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易导致烫伤。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的病人,因为血管神经病变,对热损害感知和防御能力低下,更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未病先防,注意局部防护
为了避免发生低温烫伤,最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比如使用热水袋取暖时,水温不宜过高,热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热,或放于两层毯子中间,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在使用各种取暖设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在使用金属和电子取暖器时,有封套的要使用封套,并且不要紧贴皮肤,这样就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低温烫伤了。
已病防变,不要盲目处理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先用凉水冲一下烫伤处,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不要自行弄破局部烫伤水疱。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用酱油或是牙膏涂抹烫伤处,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低温烫伤伤及肌肤深部组织,治疗的时间较长。
医院中医外科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氏外科学术思想,有很多独特的疗法及药物。比如煨脓湿润法、提脓祛腐法、贴敷疗法等,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适宜推广技术”,在国内十几个省市推广。同时配合多种特色的院内制剂药物,如金*膏、红油膏、生肌散、清凉油等治疗低温烫伤,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创面愈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