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可能是产后初期最令妈妈们担忧的问题。妈妈们担心乳腺炎时的疼痛,害怕用药会影响喂奶,也会困惑乳汁中的细菌会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等等。据世界卫生组织年颁布的《乳腺炎病因及治疗指南》显示,每10位妈妈中就有1位会发生哺乳期乳腺炎,其中74%到95%发生在月子期间。
因此,哺乳期乳腺炎是造成妈妈过早断奶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临床乳腺炎病例来看,哺乳期女性因乳腺炎过早断奶的发生率高达35%。因此,考虑到哺乳的种种益处,专家提议哺乳期乳腺炎应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01class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至今仍存困惑哺乳期乳腺炎,是在各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基础上出现的乳腺炎症反应,可以伴或不伴细菌感染。根据乳腺炎的病程分为急性乳腺炎和亚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是典型的“红、肿、热、痛”,也就是出现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局部出现肿块,病变区域皮温升高,有压痛;还可能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全身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
亚急性乳腺炎的症状相对较轻,没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特征,仅表现出乳胀或疼痛,同时会出现乳汁分泌减少、乳汁细菌数上升。亚急性乳腺炎目前没有得到临床医护人员和妈妈们的重视,虽然其病程症状较轻,但在哺乳期妈妈中更为普遍,是造成妈妈们过早中止哺乳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1乳腺炎乳房局部发红、肿胀
目前对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因此急性乳腺炎容易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不易发现亚急性乳腺炎,如果没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往往会发展成反复发作乳腺炎或慢性感染。
目前,细菌培养是标准的诊断依据,但是细菌培养耗时久,难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指导信息。而且,正如我们前面一篇推文(链接:那些母乳的坑,都源自对“敌菌”的误解)所说,最令临床医护人员困惑的是,有时乳腺炎患者的乳汁可能并没有发现致病菌,而在健康妈妈的乳汁中却培养出致病菌。而究其原因,正如我们前文所讲的,母乳并不是无菌的,母乳含有多种微生物,其中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本就是乳汁常见微生物。
02class研究新突破——哺乳期乳腺炎可能是乳腺微生态失衡的结果年西班牙学者JuanM.Rodríguez教授团队对健康妈妈与乳腺炎妈妈母乳中微生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健康妈妈乳汁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微生物的总数较少;而乳腺炎妈妈乳汁中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比例较高,占主导地位,且微生物的总数剧增(图2)。
图2健康妈妈乳汁中菌群多样性高(每种颜色代表不同微生物,种类多,微生物总数少),乳腺炎妈妈菌群多样性下降(不同颜色的微生物种类数量较少,微生物总量多)
正常情况下,乳腺中的微生物/细菌数量在正常范围内(10^3CFU/ml),乳汁能够从乳导管顺利地流出(图3上)。但是如果妈妈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抗生素的使用等),出现乳腺微生态失衡,某一种微生物大量增殖,那么可能出现乳腺及导管中大量细菌增殖,阻碍乳汁的顺利流出,则会造成乳汁减少、乳汁淤积。同时细菌堆积可能压迫乳腺上皮细胞,造成乳房疼痛。还可能有大量细菌随着乳汁流出并附着在乳头、乳晕皮肤表面,如果遇到细微伤口会引起乳头溃疡、疼痛(图3下)。
图3微生态失调导致的人体乳腺炎发病机制原理图,乳腺上皮组织正常生理条件如图(上)和乳腺炎状态如图(下)。箭头表明乳汁通过发炎乳腺上皮组织的过大的压力,导致典型的灼痛和针刺痛。
如果过度增殖的细菌是金*色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会产生*素,引起乳房局部的免疫反应,产生红肿热痛的症状,此外*素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产生全身性的发热、寒战等流感样症状(图4A)。
而如果过度增殖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它们不会产生*素,因此不会产生乳房红肿热痛及全身性症状,但会出现乳房疼痛、乳量降低,这就是未能被广泛诊断出的亚急性乳腺炎(图4B)。而且这些细菌可能会产生生物膜,把细菌包裹起来,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甚至连抗生素治疗也可能难以起效,因此这种亚急性乳腺炎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或是反复发生。
图4急性(A)和亚急性(B)乳腺炎发病机理原理图。C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lgA=免疫球蛋白A。
小结
基于对母乳微生物的认识,我们了解到哺乳期乳腺炎可能是乳腺微生态失衡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我们原来以为的某种或某些致病菌感染的结果。这种发病机制的认识改变,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可以据此探索新型的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和预防方案,让更多的哺乳期母婴受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