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镜下,满视野腺小叶内肉芽肿性炎,细胞成分是以中性粒细胞,多核巨细胞为主,夹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并没有纤维化,也无干酪样坏死,更找不到结核杆菌。肉芽肿GLM的坏死是出血性坏死,大量血性脓液,早期坏死不明显,就是白色脓点或*白色脓液,因为那是大量中性粒细胞奋战的结果。所以此肉芽肿性炎,非彼肉芽肿性炎也。
我们再说乳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可以说是所有乳腺慢性炎症的统称,任何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乳腺炎症——瘘管Zuska,导管扩张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浆乳),还有很多种感染性的芽生菌病、隐球菌病,放线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等,结节病,韦格氏肉芽肿-------我数过了,不少于17种病。实际上,只有特发性Idiopathic,即找不到病因的,才是我们今天遇到最麻烦的炎症,其实称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更合适,因为现在找不到原因,不等于以后找不着,所以我不建议使用Idiopathic这个词。
如果,我说的你不信,请看来自甘肃白银市的这篇病理报告;
这篇病理报告,用文字明确标出,肉芽肿性乳腺炎即是浆细胞性乳腺炎。所以病理报告上写肉芽肿性乳腺炎,既可以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Zuska病,也可以是浆乳,还可以是别的病。那就干脆报告慢性乳腺炎得了,您病理这样报,那临床医生怎么办?研究肉芽肿GLM岂不就是一句空话!
请再看今年,年,全年我们共做肉芽肿GLM例次(68例是对侧发病),zuska小瘘管35例的病理分析请见另文。另有4例是乳癌、扩张症等其他疾病,我们只分析例肉芽肿GLM的病理报告情况。
*总丁华野教授亲自签发例次,除4例还需要结合临床以外,均明确诊断GLM。在全国乳腺病理界,丁华野教授是领*人物,尤其对乳腺炎症病理研究极细,是我们肉芽肿GLM的病理报告的阅片和签发人。在全世界还没有像乳癌那样的NCCN国际诊疗指南那样的GLM诊疗指南,我们就以丁教授的病理诊断为标准。因为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强。当你看到目前国内对炎症的病理诊断乱象,就会明白,该是统一共识的时候了。
下面是丁华野教授签发的病理报告:
北医三院8例,只有2例直接报告为GLM和符合GLM,其他均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有的镜下所见的描述已经很接近GLM,但就差那么一点点,下不了诊断。
我们没有想到,像北医三院这医院,在肉芽肿GLM的病理诊断上同样会有困难,多数医生停留在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水平上,还不能细化慢性炎症的病理鉴别,对肉芽肿GLM的认知还需要加强,很可能是遇到的这种病例比较少的原因。
爱普益93例,开始也是不认识GLM,报告浆乳等。经过反复的交流,修正,已经有很大进步。已经邀请丁华野教授为顾问,应当是可信任的病理合作伙伴。
医院例,早期阅片的医生均报告为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伴脓肿形成。后期换了医生正确率明显提高,导致只有例,明确报告了GLM。明显看出医生之间存在着水平差异,医院也会普遍存在,应当加强沟通和相互学习,努力提高病理科的整体水平。
例如:这是同一病人,左侧3月20日右侧手术,丁教授病理是GLM,
右乳8月15手术,医院的病理报告是慢性肉芽肿性炎伴大量脓肿形成,显然报不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这个病名。
艾迪康48例,均是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伴化脓感染,只有1例报告符合GLM。
同一病人2月18做左乳,丁教授的病理是GLM,
8月1日对侧右乳手术,艾迪康的病理是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伴化脓感染及管扩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医院或病理检测中心,医院的病理科,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这个疾病很是陌生,多数是停留在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这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上,不能进一步鉴别诊断,根本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更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美国、德国、韩国、新西兰等侨民回国就诊时,她们带来的病理报告均明确指出是GLM。相比之下,国内病人多数说是浆乳或慢性炎症,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月份出诊信息:
预约请打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