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浆,顾名思义:包裹着一层浆体。这个词的定义是很准确的,文玩葫芦的包浆,确实是从表面这层浆体逐渐演变而来的。那么这层“浆”的来源是什么呢?
1.手掌分泌物的成份
人手上的皮肤会分泌两种物质:汗液和皮脂。
对于文玩葫芦的上色来说,汗液起主导作用,而皮脂和汗液混合后在手掌皮肤表面形成的一层乳状的皮脂膜就是包“浆”的前身。
2.包浆与木质融合演变过程
乳状皮脂膜因为含有脂类和蜡类物质,其本身兼具“油”和“蜡”的属性,在接触葫芦的木质时,会迅速渗透进木质纤维中,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个月以上。这段时间会感觉葫芦变色快、吸收感强。总是手感涩涩的,行话叫“咬手”。
随着混合物的水分逐渐蒸发,乳状皮脂膜还原为皮质混合物,其中多种脂类物质进入木质深层,进一步与木纤维融合,而另外一部分蜡类混合物析出到葫芦表层堆积下来,凝固为类似结晶体的透明浆层,这就是俗称的“包浆”了
从葫芦入手盘玩几个月开始至几年之间,葫芦的包浆会越来越深厚,面积也会随着葫芦表面磨损而加大。深入木质深层的成份因为多为脂类,所以表现出“油”的特性,会伴随着“呼吸作用”深入葫芦内部,最后进入葫芦内腔,与葫芦相遇。
如果这时候葫芦恰好处于内部水分完全散发干净的状态,遭遇脂类物质时会迅速与之交融,葫芦中油脂不断渗出,随着盘揉转动过程遍及内腔表面,同时也会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反向向外渗透,进一步完整、完善脂类物质与木质的融合,悄悄改变木质的构成。
3.详解文玩葫芦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并非是葫芦真的在呼吸,当葫芦的表层被包浆逐渐包裹之后,木质纤维的孔洞被皮脂混合物填满,形成了一层隔断。在盘玩过程中,人手的热量传导给葫芦,使葫芦从外向内温度逐渐升高。根据热胀冷缩原理,葫芦内腔温度低于外壁时,皮壳对内腔产生一个“负压”,这是一个“吸”的作用,可以帮助腔体内部的物质(包括葫芦的油脂、其他混合物)更好的反渗出来。
当葫芦被连续盘玩若干小时以后,放置于一旁时,随着木质的逐渐冷却,内腔温度高于皮壳木质层,这时就产生“正压”,进入“呼”的作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随着内腔温度的降低有一个向内拉扯力,帮助皮壳木纤维中的脂类混合物向内渗透。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