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新的增殖GC表型B细胞的培养体系。
为了在体外增殖B细胞,作者制备了三个饲养细胞系,BALB/c3T3成纤维细胞同时稳定转染CD40L和BAFF(40LB)(图1a),或单独转染CD40L(3T3/40L)或BAFF(3T3/BAFF)。在IL-4存在下,在饲养细胞层上培养幼稚的B细胞。B细胞在CD40LB细胞上增殖,6天后细胞扩增约倍(图1b),而在3T3/40L,3T3/BAFF或3T3细胞上很少增殖。在3T3/BAFF细胞上,抗CD40抗体和IL-4共同刺激B细胞数量增加不到10倍,IL-4和LPS共同刺激B细胞的增殖更少(图1b)。BrdU扩增试验证明扩增不同是由于DNA的合成不同(图1c)。CFSE标记分析表明在CD40LB细胞和IL-4刺激下B包扩增速度更快,而在3T3/BAFF和抗CD40抗体以及IL-4刺激下,B细胞扩增更慢且不均匀(图1d)。表明,饲养层细胞需要膜结合CD40L和BAFF的共表达才能支持B细胞的最佳增殖。
随后通过流氏分析与CD40LB共生长的B细胞表型。IL-4诱导BCR从IgM转换成IgG和IgE,第四天时生成离散群IgG+和IgE+离散群。少部分IgG-细胞表达CD+,除了CD+细胞外,其余细胞均表现典型的GCB细胞表型:GL7+Fas+CD38low和PNA+(图1e),与免疫小鼠脾脏中的GCB细胞具有同源性(图1f)。因此,在CD40LB上扩增的B细胞,作者称其为体外有诱导的GCB细胞(iGB)。扩增第4天使,iGB细胞中的IgG1+,IgE+或IgM+,CD-细胞群表达丰富的Bcl-6和Bcl-xl蛋白,比体外GCB细胞中的水平还要高(图1g)。
图1.从幼稚B细胞体外诱导和大量扩增表型GCB细胞。(a)iGB细胞培养系统示意图。(b)在40LB上加IL-4(闭合环)、3T3/BAFF加抗CD40Ab(1μgml-1)+IL-4(开环)、3T3/BAFF加LPS(10μgml?1)加IL-4(阴影环)培养活B细胞的累积倍数增加。(c)BrdU细胞增殖试验。(d)将CFSE标记的脾脏幼稚B细胞分别在3T3/BAFF(1μgml?1)加IL-4(粗线)或不加阴影(‘3T3/bAFF’),或加IL-4(粗线)或不加阴影(‘40lb)的3T3/BAFF上培养3~4天后进行流式分析。用IL-4培养40LB的未标记B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细线)。(e)流式分析IL-4培养4天或6天的iGB细胞或C57BL/6小鼠脾幼稚B细胞的表面标志。(f)用IL-4培养4天(第4天)的iGB细胞,以及免疫10天小鼠脾B细胞的流式分析。(g)IL-4培养4d的iGB细胞中IgG1+,IgM+,IgE+,CD-细胞群的WB蛋白表达分析。
2、iGB细胞体内培养产生Bmem。
Bmem从GCB细胞发展而来,随后作者探究iGB细胞是否包含Bmem的前体。将表达一个等位标志Ly5.1+iGB细胞通过静脉转入辐射的C57BL/6(Ly5.2+)小鼠。8周后在小鼠的脾脏中检测到明显的供体来源B细胞(Ly5.1+,CD19+)(图2a)。虽然iGB细胞表达高水平的GCB细胞标志,Fas和GL7,在转移后,它们只表达中等水平的Fas及GL7阴性(图2b,2c)。供体来源的细胞与Na?veB细胞相比表达低水平的CD23,CD和CD43PC标志(图2b)。这些结果表明,大量转移的iGB细胞在受体鼠中存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获得了Bmem细胞表型,被命名为诱导记忆B细胞(iMB)。
图2.在受体鼠中iGB细胞分化成具有Bmem表型的细胞。(a)来自C57BL/Ly5.1+同系小鼠的iGB细胞纯化后静脉转入辐照的C57BL/6(Ly5.2+)小鼠。八周后混合四只受体鼠的脾脏以及一只为受处理的鼠脾脏进行染色、流氏分析其BCR类型。(b)受体IgG+(Ly5.1+CD19+IgD-,红线)或IgM/D+(Ly5.1+CD19+IgD+,蓝线)iGMB细胞以及受体的Na?veB细胞(Ly5.1-CD19+IgD+,阴影)通过流氏分析。(c)受体LY5.1+iMB细胞(闭合环,n=8)或LY5.1?天然B细胞和2只常规C57BL/6小鼠(开环,n=10)上B7.1和Fas的表达水平。
3、iMB细胞的产生不依赖于抗原刺激。
Bmem在没有或非常慢的周期下维持,作者探究iMB细胞是否在体内扩增。BrdU诱导的iGB细胞转移到辐照的小鼠中,分析其动力学。转移时,73%的IgG+为BrdU+,两周后约30%细胞为BrdU+,并且持续到八周该细胞比例不变(图3a,b)。表明抑制后2周后的6周内,iBM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供体B细胞均无GC表型,但表现为Bmem表型。随后测定BCR信号是否与体内iMB细胞的生成有关。作者用抗-μH(Fab’)2抗体刺激iGB细胞,并不会影响受体脾脏中IgG1+和IgM/D+iMB细胞的产生(图3C)。随后作者从两个小鼠品系产生iGB细胞,分别插入/抓基因BCR,特异性识别Hy10抗原。来自两只小鼠的iGB细胞,大约一半为Ag特异性的(图3d,f),在受体中产生iMB细胞的频率与非转基因B细胞相似,而且这些iMB细胞在没有抗原的情况下可以存活3个月。两例iMB细胞均表现为Bmem表型(B7.1+和CD38high),并保持与转移前细胞相同比例的IgG1+抗原结合B细胞。表明iMB细胞的产生不需要抗原刺激。
图3.iMB细胞的产生和维持不依赖于抗原刺激。(a,b)BrUd或处理的iGB细胞转移到辐照过的C57BL/6小鼠。于移植后2、4、8周分别用流式分析受体小鼠脾脏IgG1+前iGB细胞和IgG1+Ly5.1+CD19+供体iMB细胞的BrdU含量。(c)体外初始BCR刺激对体内iMB生成的影响。(图d-g)从Hy10Ly5.1+小鼠(d)的全脾B细胞或B1-8KiLy5.1+小鼠(f)富集的NP+细胞中获得的iGB细胞。
4、iMB细胞具有Bmem功能。
为了探究iMB细胞是否像Bmen一样可对TD抗原做出应答,作者向Hy10小鼠品系中产生的iMB细胞注射含有OVA的记忆T细胞,然后用OVA-HEL免疫,五天后收集小鼠的脾细胞,通过流式分析(图4a)。未免疫的小鼠表现一个单独的高特异性结合HEL的iMB的细胞群(HELhigh),而免疫小鼠还包含来自供体的对HEL有低结合能力的细胞群。两组小鼠中的HELhigh细胞群表现出Bmem表型,而HELlow细胞表现出浆母细胞表型CD+,CD43+,CD19low,IgG1low,CD38low。荧光显微镜下显示:HEL+iMB细胞主要定位在外周滤泡区域,散布于MAdCAM-1+边缘窦(图4b-d)。HEL+IgG1+细胞主要定位在滤泡外区域,位于红髓或T细胞区与红髓的交接处(图4e-g)。分别将HEL+iMB细胞、初始B细胞和边缘区B细胞与OVE免疫鼠的脾细胞转移至受体鼠,当用OVA-HEL免疫后,接受HEL+iMB细胞的小鼠产生抗HEL的Ig1抗体,其他组小鼠未产生(图4h)。表明在Th记忆细胞存在下,iMB细胞快速分化为浆母细胞,当接受TD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表明iMB细胞从表型和功能上与Bmem相似。
图4.免疫后iMB细胞在体内迅速分化为浆细胞。
5、IL-21促进IL-4诱导的iGB细胞增殖。
IL-21可以扩增GCB细胞以及BCR/CD40B细胞。在40LB饲养细胞上用IL-21原代培养4d,B细胞的增殖能力比IL-4培养低约25倍,且向IgG和IgE转化的频率更低,而且两者协同培养效果也不明显。作者先用IL-4培养iGM细胞,然后再用IL-21或IL-4培养2d(图5a),图5b显示,用IL-21进行第二次培养的扩增效果比IL-4好,并且IgG1+细胞比IgE多,这与IL-4培养中的情况相反(图5c)。将IL-4培养的iGB细胞命为iGB-4,IL-21二次培养的细胞命为iGB-21。IL-21继续培养至第8天,iGB-21细胞保持对数增殖,扩增10,倍(图5b)。CD+细胞只有在IgE+iGB-4细胞群中增加,在IgE+和IgG+iGB-20细胞群中培养到第8天时才增加(图5c)。这可能与IL-4和IL-21在TD免疫应答中分别优先促进IgE和IgG1抗体的产生有关。结果表明,IL-21在体外可促进iGB细胞的广泛增殖和对PC的部分分化。
图5.IL-21可促进iGB细胞增殖,并促进IgG1+iGB细胞部分分化为浆母细胞。(a)不同iGB细胞培养示意图。(b)B细胞培养第4、6、8天时累计倍数增加。(c)流式分析iGB细胞的Ig分型、CD表达以及CD-门中Fas和GL7的表达情况。
6、IL-21可逆地抑制iGB细胞向iMB细胞的发育。
为了检测IL-21在体内对iGB细胞向iMB细胞分化的影响,作者将相同数量的IgG1+CD-Ly5.1+、iGB-4、iGB-21或iGB-m细胞转移至C57BL/6小鼠,30d后分析。脾脏、淋巴结、腹膜腔以及血液中的Ly5.1+iMB细胞(图6a)。移植后30~50d,受体脾脏中iMB-4和iMB-m细胞的数量分别为2~5×和0.5~1×,以后逐渐减少(图6b)。而转移iGB-21的小鼠未检测到iMB细胞(图6a,b)。iMB-m和iMB-4具有相同的记忆表型。脾脏中的两种iMB细胞表达了低水平的IL-21R。iMB-m细胞与iMB-4细胞对可溶性Ag的反应功能相当,而来自iGB-21受体小鼠的B细胞没有反应(图6e)。表明,在体外IL-21抑制iGB细胞分化为功能性的iMB细胞。
图6.IL-21可逆性抑制iGB细胞向iMB细胞分化。(a)流式分析空白小鼠和受体小鼠中不同组织细胞的CD19/Ly5.1表达情况。(b)受体鼠脾脏中iMB-4、iMB-21和iMB-m的数量。(c)分析小鼠脾脏中的iMB-4和iMB-m细胞(CD19+Ly5.1+)和未处理的B6小鼠中的CD19+细胞的表达。(d)脾脏iMB-4(粗线)、iMB-m(虚线)或B6小鼠na?veB细胞的标记表达。(e)血清中抗-NPIgG1水平的测定。
7、IL-21促进iGB细胞分化为LLPC。
LLPCs在GC反应的后期产生。因此,作者评估接受来自B1-8ki小鼠中IgG1+NP+CD-iGB细胞的小鼠骨髓中抗体形成细胞(AFC)的数量来检测iGB是否分化为LLPC。在四周前接受iGB-21细胞的小鼠中检测到了抗NP抗体的AFCs,但接受iGB-4和iGB-m细胞的小鼠未检测到(图7a)。IgG1+CD-iGB-21细胞似乎属于浆细胞,因为该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Blimp-1,而在iGB-21细胞培养相同时间的IgG1+CD-iGB-4或iGB-m细胞中,Blimp-1mRNA表达水平较低(图7b)。第8天,约40%的IgG1+CD-iGB-21细胞分泌抗NP的抗体(图7c)。结果表明,IL-21可以促进iGB细胞分化为CD-的AFCs,可能是早期的LLPCs前体,但是在缺乏IL-21时,CD-AFCs消失。表明,在任何培养条件下出现的CD+iGB细胞都表达高水平的Blimp-1mRNA,并且大多数是AFCs。
图7.IL-21促进iG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a)ELISPOT法检测骨髓中NP特异性IgG1AFCs的频率。(b)Blimp-1转录本在不同细胞中qPCR检测水平。(c)MACS纯化培养6天的iGB-4和iGB-21细胞或培养8天的iGB-21和iGB-m细胞中CD+或CD-但IgG1+细胞,并用ELISPOT法检测这些细胞和预纯化的总IgG1+细胞中抗NPIgG1+AFCs的频率。iGB-4、iGB-21和iGB-m分别显示为黑色、灰色和白条。
本研究展示了一种新的培养系统,在该系统中,小鼠na?veB细胞经历了大量的扩增和同型转换,并产生了GC-表型B(iGB)细胞。表达IgG1或IgM/D而不表达IgE的iGB细胞过继转移后在体内可分化为Bmem细胞,并能在同源T细胞的帮助下诱导快速免疫应答。IL-21的二次培养维持了iGB细胞的增殖,同时将其在体内的发育命运从Bmem细胞转移到LLPC,这一结果可以通过在三次培养中取消IL-21而逆转。因此,这个系统能够在体外操纵B细胞的命运,转化为Bmem细胞或LLPC,并将促进GC-B细胞分化程序的剖析。NojimaT,HaniudaK,MoutaiT,etal.In-vitroderivedgerminalcentreBcellsdifferentiallygeneratememoryBorplasmacellsinvivo.NatCommun..doi:1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