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CSCOBC)在北京召开“粉红十月”媒体与专家交流座谈会,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患者,及时传递乳腺癌预防、诊断和治疗最新信息。
CSCOBC主任委员、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担任主席,专委会的多位专家,医院妇幼保健院殷咏梅教授、中国科医院王晓稼教授、中国科学医院潘跃银教授、上海医院陈佳艺教授、医院孙涛教授、医院闫敏教授、医院聂建云教授、医院葛睿教授、中国医院石晶教授、医院秦文星教授共同出席座谈会。
会议邀请中新社、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健康时报、中国科学报社、生命时报社、搜狐健康、网易健康、腾讯新闻、北京健康参考、医药经济报、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瞭望、CCMTV、肿瘤资讯、医脉通、医学界、医师报等近二十家媒体,会上与会专家就媒体提问展开了热烈讨论。
江泽飞教授开场致辞
一手抗疫,一手抗癌,CSCOBC在行动
会议伊始,江泽飞教授围绕抗击新冠疫情这一年的主旋律,阐述了抗疫过程中我国乳腺癌领域,尤其CSCOBC专家们所作出的努力。自抗疫“第一枪”在武汉打响的那天起,如何应对疫情、如何处置患者,成为所有临床医生共同思索的焦点问题。在年9月CSCO年会武汉专场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及当地医生同道都表示,相比于年初(2~3月)的寂静萧条,如今街上的堵车、酒店的吵闹都让人感到欣慰。病*肆虐阻断了患者的问诊之路,CSCO理事会和基金会在第一时间发起了线上问诊活动,在众多同道和各路媒体的帮助下,累计观看将近万,覆盖用户3.6亿。
在支援前线发热门诊的同时,肿瘤医生更多的是在思索肿瘤科患者的治疗方案改进问题。在这期间,江泽飞教授仅用三天时间完成、五天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疫情期间乳腺肿瘤诊疗的十大热点问题”,内容涵盖了诊断、术前治疗、外科手术、术后辅助治疗、复发转移等一系列诊疗管理问题,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兼顾疫情防控、疾病防治、医疗资源分配等问题,秉承科学决策和人文服务,给医患提供参考意见,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对肿瘤治疗的影响,保护患者免受感染以及保证治疗连续性。其英文版本目前也在被欧洲、日本、黎巴嫩、南非等国医生同道参考使用。
疫情期间,CSCOBC还发起了“ALLFORHER”网络义诊活动,以及“直通湖北”的公益活动,帮助湖北的医生同道和患者解决了疫情期间如何完成既定治疗的问题,并将网络访问记录整理成集,出版了《名医访谈录》,作为医患同心抗疫的见证录和年轻学者的启示录。4月11日,专委会云端发布《CSCOBC诊疗指南》,同时落地了指南人工智能版。
疫情带来挑战和考验,同时也令互联网医疗空前发展,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频度空前,可能未来将成为新的患者管理模式。基于此,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将第一季度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情况与年同期做了对比,发现年1月患者的发热比例和感染比例都较年低,这可能源于疫情期间的患者自我保护和医生的药物使用方案变动,尤其是骨髓相对风险较低的治疗方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CSCOBC联合其他学会专家收集了全国万例患者在疫情期间的诊疗相关信息,就患者的诊疗模式等改变做了分析。结果发现,疫情期间有15例乳腺癌患者罹患新冠肺炎,两例患者不幸离世,均发生在湖北,但同期湖北以外的大部分患者得到了相对合理的诊疗。正因此,随后大连、青岛、北京等地的防控更加精准,为我们日后面临重大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现场专家、媒体互动
共同聚焦后疫情时代乳腺癌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后疫情时代的诊疗模式改变是肿瘤诊疗实践新机遇?针对疫情期间治疗模式改变的问题,王晓稼教授指出,实际上在乳腺癌治疗中,存在很多先做术前新辅助治疗再做手术的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间,刚好利用3~4个月治疗时间差,完成正规治疗方案。
?聂建云教授也表示,尽管疫情改变了诊疗模式,但无论是接受放疗、化疗还是手术,从总量上来讲,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总量是不变的,调整的只是顺序和细节内容的安排。先手术再化疗、内分泌治疗,或者内分泌治疗、化疗后在手术,这种顺序的优势性在学术界也一直未有定论。而疫情使我们被迫执行了不同的顺序模式,为临床实践的探索又推进了一步,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认识。
?作为放疗科医生,陈佳艺教授在疫情期间乳腺癌患者诊疗模式方面深有体会。新冠疫情对诊疗模式的改变在于把长疗程变为等效的短疗程,尽管这具有很多科学依据,但多年来一直无法有效推动,直至今年疫情使得短疗程方案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呼应,才使得等效的情况下疗程尽量缩短。
?孙涛教授则分享了自己科室内新冠发热患者的真实诊疗经历。她表示,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的强大资源支持是新冠疫情抗击有效的坚实保障。
?谈到线上诊疗手段为临床诊疗带来的契机,殷咏梅教授表示,今年的新冠疫情的的确确改变了既往乳腺癌诊疗模式,尽管疫情原因很多患者无法到院就诊,但无论多学科诊疗(MDT),还是患者教育,网络诊疗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从医30年来从未有过的体验。除此之外,医生之间临床实践、学术研究的交流也通过网络形式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潘跃银教授指出,CSCOBC所倡导线上答疑活动,医院蓬勃发展的助力,在线上进行预约和就诊咨询。同时,疫情推动了线上MDT的开展,方便了各地专家在线上为同一患者进行理论病情的讨论,可以很好的对线下形式进行补充。不过正如江教授所说,线下的情感交流是线上永远无法解决和替代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口服药物可以通过网上电子处方迅速到达患者手中,这有利于长处方制度的维持。
?江泽飞教授也借次机会向媒体呼吁,医院应保留长期使用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三个月的长处方制度,在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患者来院次数。同时,也呼吁商业保险在内的各级医保联动,以丰富便捷的物流服务为依托,开发药品配送制度,在减少患者到院频次的同时,确保长期安全有效的治疗。
AI时代迅猛来袭,肿瘤医生应如何自处?聂建云教授:乳腺癌领域很早就在江泽飞教授的倡导下,展开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我院也有医院。事实上,CSCOBC的人工智能版极为方便,对基层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医生规范化诊疗执行过程中的好帮手。
石晶教授:CSCOBC的专家对于乳腺癌的经验和知识掌握是非常专业的,AI可能只是充当了辅助工具作为参考。医院的同道,指南尤为重要,这也是指南AI版本的价值所在。同时,AI具有强大的数据输入和记忆能力,这就督促了医生不断学习,掌握知识精髓,争取不被AI替代。
秦文星教授:同样,相比于人脑掌握的知识的局限性,AI存储量超群,冲击着医生同道不断学习,进而充分利用AI的优势而非被动依赖。
患教科普内容亟待扩充,医疗需要媒体助力推广由于疫情原因,患者教育的巨大需求更加凸显。针对这一话题,多位与会专家回答了媒体这个方面的问题。
葛睿教授分享了关于患者教育方面的观点。他指出,现在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来源多有不同,亟待解决的是如何传递更准确、更正能量的患教知识。CSCOBC一直在做的,有赖于所有传统和网络媒体,是将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内容,如AI、大数据、指南共识等传递给所有从业医生,进而通过患者的内部交流和媒体的宣传,进一步传播最先进的治疗模式。
闫敏教授也表示,关于科普教育宣传,首先,媒体在宣传之前需要与专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确认;其次,疫情下催生的网络宣教也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患者接收信息的途径;最后,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壁垒,包括CSCOBC在内的医界同仁都应加入到科普教育当中。
石晶教授针对这一方面感触颇深。她表示,在门诊时可以感受到不同患者针对很多问题的重复性反馈。疫情之下的诊疗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完成了对于患者沟通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得到*策支持,相信网络医疗将是未来的趋势。
秦文星教授指出,患者、患者家属等大众对肿瘤相关知识的了解渠道和平台非常多。CSCOBC可以通过专业医生的角度,利用抖音、快手等小视频,科普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更好地发表关于预防和早期筛查乳腺癌的知识。这样更直观、更清晰的表达,可能对今后的患教科普起到重要作用。
大会最后,江泽飞教授总结中表示,作为临床医生,有责任和各媒体合作交流正确传递科学知识。CSCOBC专委会愿意与众多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一道,共同推动患教发展。后续可以考虑联合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在媒体发布后真正了解医学同行和患者的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继续教育其实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贯穿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等一系列过程。“粉红十月”也正是一直倡导持续性的乳腺癌领域健康教育和公益活动,通过今天的媒体、专家座谈会,相信能够彼此深入交流理念,更好地认识到乳腺癌预防、诊疗过程中的挑战与契机,共同做好乳腺癌防治工作,为我国乳腺癌患者造福!
稿件审阅丨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
编辑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刘芊
中国医学论坛报将在今后每周定期推送肿瘤领域最新进展,传递专家观点,分享学术共识,一起来看吧!
还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