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KesslerE首次提出GLM,国内马国华年首先报道。中医学对本病未有文献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可归属“乳痈”、“乳漏”、“乳瘘”范畴。但是宋爱莉教授认为,中医辨病需与西医诊断相结合,GLM病因病机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迥异,辨证施治亦应区之以别,避免误诊失治。对于GLM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泌乳因素、感染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宋爱莉认为,妊娠期GLM患者大多非首次妊娠,新的妊娠带来的泌乳素升高,乳腺分泌功能旺盛,为主要西医发病原因。妊娠期患者阴血下注养胎,易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且胎儿逐渐生长,胎体上升,影响气机升降,形成气滞、气逆、痰郁等,如遇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肝郁胃热、湿热阻络;或外伤碰撞,气血不畅,痰瘀互阻;郁久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另外,妊娠期多痰湿实热兼阴血虚体质,日久无力托*生肌,则难溃难敛,迁延不愈。因此宋爱莉认为,脏腑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是妊娠期GLM重要病因病机。同时,宋爱莉受外科“全生派”王维德阴阳辨证理论的影响,善将复杂的外科疾病分为“阴证属虚属寒”、“阳证属实属热”两大类。根据本病在发病初期具有肿块局限或漫肿、质地不坚、边界不清、皮色不变、疼痛不甚的特点,认为辨证当属阴证疮疡;后随病机转变,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明显,皮色鲜红,中软成脓,甚则潮热或壮热等,实属阳证疮疡。然而本病复杂之处在于,病机转化过程中,常肿块、脓肿、窦道多种形态共存,从而出现阴证转阳、阳证转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病证。
2辨证用药特点
目前,GLM的治疗尚未统一,方法多样,主要有激素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抗分支杆菌治疗、抗生素治疗等。然而妊娠期用药必须考虑安全性,否则不但影响孕妇身体健康,还有可能妨碍胎儿正常发育,造成堕胎、小产,甚至关系到优生优育等家庭及社会问题。因此,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几乎成为唯一可供选择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2.1摒弃大*、大热、大寒,少用破气散瘀、攻下逐水之品
妊娠期用药需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和母体的安全性。孕早期用药不当容易造成胎儿死亡或畸形,孕中后期用药不当可造成脑和性器官发育不良。因此中医学很早就有妊娠禁忌概念,宋《妇人大全良方》有比较系统完整的“妊娠用药禁忌歌”,其中禁用药主要为大*、大热、大寒之品,可直接*伤胎元,或热灼津血热扰冲任损及胎元,或寒凝气血令胎冷不长。另外,破血逐瘀使血不循经而妄行,攻下使中气下陷而不载胎,渗利逐水夺阴伤液耗气损胎,破气通窍辛香走窜则气血紊乱而动胎,亦为禁忌慎用之品。据统计中国药典中收录妊娠禁忌药共计68种。其中禁用药26种,忌用药6种,慎用药36种。宋爱莉在治疗妊娠期GLM,遣方用药尽力避免上述禁忌药,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
2.2主张从脏腑调和,善用循经引经药
乳房与肝、胃、肾、脾及冲任二脉有密切的联系,为脏腑经络辨证提供了依据。而辨证论治中尤为关键之处在于辨明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系,以扼主要治则。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畅,胃见木之郁,惟恐来袭,伏而不扬……不必治胃,但治肝而肿消”,精辟论述疏肝的重要性。因此宋爱莉治疗乳腺病哺乳期GLM主张疏肝、清胃为主,结合健脾、补肾及调摄冲任等治法,综合调理脏腑以使营气相从,母胎平安,肿消痛减。另外,宋爱莉临床用药,更善用循经和引经药以引药归经,直达病所。清·祁坤《外科大成·经络大略》:“惟经络一明,然后知症见何经,用何经之药以治之,了然无谬”。元明时期《丹溪心法》和《本草纲目》均总结乳房循经药物,如“疏厥阴之滞以青皮,清阳明之热细研石膏,行污浊之血以生甘草之节,消肿导*以栝楼子,或加没药、青橘叶、皂角刺、金银花、当归……”。宋爱莉常用柴胡、川芎、吴茱萸疏足厥阴肝经之滞,用白芷、升麻、石膏清足阳明胃经之热,佐以桔梗引药上行,以达乳房之病所。
2.3祛邪与固元同用,治病与安胎并举
妊娠期用药需慎重,不宜乱投药,可用可不用一般不用,但亦不可因孕讳疾忌医,“有病则病受之”,须有担当。孕后血聚养胎,阴血偏虚,阴虚生内热,热盛则血不循经,清热养血能使血循经养胎。宋爱莉在治疗妊娠期GLM时,善于运用清热大法。同时指出,清热宜清淡,切不可大投苦寒,一则败伤胃气,另则恐凉遏邪伏。初期病浅者偏于清消,如牛蒡子、全栝楼;热*炽盛者则清泻,如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芩;热入血分则清透,如生地、赤芍;阴虚潮热者养阴以清热,如白芍、银柴胡。治乳痈之病,还应注意安宫保胎。因此,宋爱莉治疗GLM常用清热安胎之*芩,养血安胎之生地*、当归、白芍,以解*活血消痈。后期常用益气安胎之*芪,健脾安胎之白术、陈皮,以健脾和胃、托*排脓生肌,与清·王肯堂《证治准绳》:“不作脓或脓不溃,补气血为主;不收敛或脓稀,补脾胃为主”不谋而合。
3发挥中医外治之长,内外并治
宋爱莉主张内治与外治结合,局部与全身结合,在妊娠期GLM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中医外治的优势,分别采用不同治则、方法。遵循“消、托、补”的治疗原则,初期以消为主、成脓后抽脓或切开排脓、后期清疮换药的基础上,发挥中医外科独创的方法。初期阶段乳房肿块不坚,红肿疼痛较轻,外治法以箍围消散为宜。《医学源流·围药论》曰:“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箍围之药宜清凉透达,一般采用白芷、栀子研末,以香油调制成糊,外敷于乳房肿块周围,以期清热拔*消肿。成脓后主张排脓,具体方法视脓肿情况而定。如脓肿部位较深且未侵及皮肤,则多采用针吸穿刺抽脓,可每周1~2次反复进行,常抽取出数毫升*白色脓液;脓腔大、脓液较多者,可生理盐水灌冲脓腔,采用留置针或小切口置较细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如脓液较少呈蜂窝状坏死病灶者,则定期采用较粗吸脂针连接负压装置抽吸坏死组织。如脓肿侵及皮肤,皮色鲜红或暗红,按之中软应指,甚至溃破流脓,则局麻下小切口切开清创,开放切口采用复方*柏液和双氧水轮流冲洗,换药时疮面所塞纱条渐次渐小,直至愈合。后期形成慢性窦道或僵块,日久不消不敛,外治则以温灸为主,鹿角霜橘叶散温热敷,或隔生姜片艾灸,或中药红外线理疗,以求温散。
4预防与治疗并兼,特嘱中医调护
宋爱莉治病同时注重宣教,关心情志、饮食调理。《丹溪心法》曰:“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痈大多与肝失疏泄、胃热壅盛有关。为免厥阴肝经之郁结,教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凡事以腹中胎儿和乳房健康为要,减少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或劳累。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心态平和,耐心配合治疗。为防阳明胃经之热壅,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牛、羊、海鲜等荤腥发物,以及油腻、辛辣刺激之品,适量增加蔬菜、谷物、纤维素以及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摄入,提倡均衡饮食,不过食,不节食。
5典型病例
病历简介
患者陈某某,女,37岁,孕33周。年8月28日初诊。主诉:左乳肿块伴疼痛半月。现病史: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内侧肿块,伴疼痛,初约鸡蛋大小,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效不佳。一周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0℃,并乳房肿块迅速增长,超过半个乳房,疼痛逐渐加重。现患者一般情况可,仍发热,体温37.5~38.2℃,无心慌胸闷,无恶心呕吐,无妊娠反应等,双下肢片状红斑伴疼痛,左侧乳房肿块焮红疼痛。专科查体见:左侧乳房明显增大,内上象限肿胀高起范围约10cm×8cm,界欠清,皮薄色红光亮,质地较硬,波动感不明显,无乳头凹陷,双侧腋下均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下肢及足跟多发结节性红斑,大者直径约2cm,界清,压痛轻。舌红,苔*,脉数。乳腺彩超示:左乳多发低回声区(考虑炎性团块并脓肿形成)。血常规:白细胞15.89×/L↑、中性粒细胞13.25×/L↑、中性粒百分比83.4%↑。血沉:65mm/h↑。左乳肿块穿刺抽出*白色脓液18mL,细胞学检查:查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西医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左),中医诊断:乳痈(热*炽盛型)。
治疗经过
采用清热解*,益气透脓。以透脓散加减,处方:生*芪20g赤芍20g白芍20g金银花30g连翘10g白术10g土茯苓30g生地*20g蒲公英30g牛蒡子30g陈皮10g桔梗10g*芩10g栝蒌20g柴胡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结合外治法,每隔一日彩超引导下细针微创穿刺抽脓,局部冷敷治疗。年9月4日二诊。肿块明显缩小变软,范围约8cm×6cm,疼痛减轻,双下肢红斑变淡。无发热,体温正常,饮食可,舌红,苔薄*,脉细。采用益气健脾,透脓散结。处方:生*芪20g*参15g白术10g云苓10g淮山药15g生地*20g陈皮10g焦山楂10g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10g煅牡蛎20g,每日1剂,早晚服用。外治继续细针抽脓,1周2次,并每日中药大青膏(院内自制剂)外敷。年9月18日三诊。肿块进一步缩小,范围约6cm×6cm,疼痛轻,双下肢红斑消失。无发热,饮食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阳散结,益气补血。处方:鹿角霜20g熟地*15g山萸肉10g淮山药15g生*芪20g白术10g云苓10g陈皮10g橘叶10g白芍12g当归9g炒僵蚕10g煅牡蛎20g。外用中药热奄包(含鹿角霜、橘叶各30g)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理疗。年10月18日,患者生产后0.5个月,左乳肿块约4cm范围大小,皮色正常,无疮疡溃破,遂在全麻下行左乳脓肿切开清创术,经彻底搜刮,0.5个月后痊愈。
讨论
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疗上要充分考虑患者生理特点,强调更为精准的辨证与个体化治疗。该患者初次就诊时,乳房红肿范围大,伴发热,双下肢红斑肿痛,为进展期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胎*化热,热盛肉腐成脓所致。治疗当以活血凉血、清热透脓为主,其中*芪、赤芍、白芍、生地*既益气养血,又活血凉血、托里透脓;辅以白术健脾,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疮家要药清热解*,*芩、栝蒌、柴胡等散郁火消郁结;更以桔梗行气透脓,结合冷敷加抽吸外治法,共奏清热解*凉血透脓之效。经积极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患者病情在一周之内迅速得以控制。此时全身症状缓解,乳房肿块缩小,仍有结块肿硬,为余*未清,气血生发不足,故治疗以益气活血、散结消肿为主,酌加*参、白术、云苓、山药、陈皮健脾补气,加当归、丹参活血补血,煅牡蛎散结化痰以消肿。同时外治法改冷敷为清热解*、化痰散结为主的大青膏外敷,因之乳房肿块进一步缩小。然而后期慢性迁延期乳房肿块疗效缓慢,全身情况渐见不足之象,故而治疗温阳、益气与养阴、补血同用,行气、活血与化痰并行,外治法相应改为中药热奄包,以期温散寒痰、敛疮生肌。该患者妊娠33周,抗生素治疗出现病情进展,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有效控制病情,为最终的手术治疗争取时间,并一定程度减免乳房外形缺损,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