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9/28 17:16:00
中南“骄子”云南行:再回首,已是恍然如梦责编:老袁编者前言:医养中国项目组(即:编者之前文中提及的“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杏林医访”小分队”)于年3月1日在蒙自市民族民间中草药医药协会滞留医访(详见小编:《高手在民间:蒙自中草医引得中南“骄子”尽“折腰”》一文)。如今该项目组成员在学业之余,完成了《云南行记》一文。撰写成员感言:“行走的意义在于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民族医药在我眼里是鲜活的。生活有苟且,梦想和远方才珍贵。这是云南调研行程里的局部……”“学而食行之,不亦说乎”…….…….玉溪峨山民居年2月18日,也正是大年初三,到处都是红火喜庆,喧闹声腾。这是年味最浓的日子之一,寒暄问候,亲友团聚。而这一天,医养中国项目组的成员分别从广州,广西,湖南,河南,湖北武汉等各省市朝着祖国版图的东南方奔去,在那里,有着临郡岩邑,省会南藩之称的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正在等候着我们。2月21日——和蒙古族一起过春节在云南的忽必烈后人访谈第一站是在在峨山县小介镇,那里居住着多口蒙古族人,当地人说他们祖先从明朝中期居住于此,他们自称是忽必烈的后人,后来这个说法我们在网上得到了证实,那里的蒙古族是年随忽必烈率大*平云南大理国后,镇守曲陀关而落籍通海的蒙古族后裔。历经年的风雨洗礼,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经历了从游牧到渔猎再到农耕的转变。小介镇的施家亮,是我们首个要采访的对象,他是深山里的采药人,在当地民间医师协会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施家亮老人曾参加了中湄五国民间医药会议,在当地,他是家喻户晓的采药人。车子驶过很长的一段山路,两面都种着豌豆,饱满园澄,这是我们开启爬山路模式的第一天,扛着支架,相机,灯光等器材穿过四通八达的石板巷道,穿过一道石门才到了目的地。施奶奶正在拾掇她门口的小药园,里面种着薄荷草,小茴香,重楼,板蓝根等等,沐浴在斑驳阳光下一片欣欣向荣。这一天是大年初六,为了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施爷爷夫妇忙前忙后的准备午餐让我们一起过春节,奶奶把野生的何首乌切片蒸白果,招待他们认为珍贵的客人,做好的何首乌看着很像午餐肉,味道初尝略苦后回甘;施爷爷一边把鹅*的老姜在石舂内捣出清冽的姜汁,一边告诉我们:家有老姜,心里不慌,鸭子性寒,冬天吃鸭子要用姜拌,中和寒性,滋补养生,姜拌鸭是蒙古族特色菜之一;一早从后山采摘的新鲜的野生石斛冲煮的茶水让我们觉得喝下的每一口都是“玉露琼浆”,再加上随行的药师协会的会长爷爷带来的金*药酒......一顿饭下来,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养生体验,爷爷的水烟,远处的青山,宁静安好。也让我们在心里觉得备受鼓舞。2月22日——神奇的臭灵丹草药:臭灵丹我们此行到云南,已是时值三月初春,这里天气变换,夜寒昼暖,容易引发感冒咳嗽,一行人刚到就有一位成员着了风寒,所以在峨山县的家家户户用一种植物来预防和治疗感冒咳嗽——臭灵丹。臭灵丹煮水加蜂蜜是当地人最喜欢的食用方法,当天我们一行八个人都体验了一碗这味气味奇妙的汁水,其实味道还是蛮清甜的,第二天早上,所用人都惊喜的发现了臭灵丹水的另一个奇妙效用,那就是很多队友发现多年的“老便秘”居然都排的干干净净了。这一事实无疑让我们“疯狂”,到了当天傍晚,我们就收集了一大袋的臭灵丹,然后更大胆的敞开胃口去体验云南的美食。2月25日——傣家酸菜宴和贵州侗族类似,云南花腰傣习惯傍水而居,这里气候较湿热,傣家人饮食喜欢吃酸辣,以此开胃并改善因湿热天气导致的食欲不佳。每家都会腌制酸辣鱼,肉,蔬菜,傣族的酸汤做法,与贵州的侗族不同,这里每个村落都有酸角树,傣家人日常总会采摘几个酸角果入汤煮,汤汁酸爽可口。这一天我们正好赶上一顿正宗的傣家酸菜宴,当然,这并不是谁都可以接受的味蕾挑战,辣到极致,酸到淋漓,作为不太能吃辣的北方人,也就只有在旁边看着流口水的份。傣家民族饭:彩米饭除了一片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菜肴,当地人对大米也有许多种的独特吃法,其中一些“彩色”的米制食品,就很具有地方特点,当天在主人家就有幸尝到,他们到野外采集两种能染色的植物花卉,其中有一种叫“九里香”,而另一种则是用傣族话喊的名字,暂不知道汉语学名。用这两种植物的汁来浸泡糯米,使糯米上色,再蒸煮成“花饭”,色泽十分鲜艳亮丽。看着不觉就有了胃口。虽然糯米饭不易消化,但主人家告诉我们植物里的成分可以促进肠胃吸收,这让我们不禁感慨,这里的人真的很会利用各类食材,美味又养生。由于由于染花米饭的植物需要提前一夜煮水并冷凉,所以这一段的拍摄我们持续到了日落西山。2月26日——深山寻葛根26日这一天我们来到了漠沙镇集贸市场,这里的段家夫妇挖葛根已经40多年了,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三月份,段大叔会去山里挖葛根,早上8点出发,晚上5点才回,有时收获颇丰,有时却一无所获。*阿姨就负责在集市摆摊卖,来买的都是附近的居民,葛根粉粉面面的,他们将葛根蒸熟了或者晒干了当零食吃,或者泡水喝或者泡酒喝,可以清热,可以降血压。这附近山里的葛根都被挖完了,他们去到更远的山上去寻找,下午3点,段哥要去把在山上的葛根拉回来,在我们的沟通下和要求下,爽朗的段大哥让我们跟着一起拍摄,考虑到我们人多器材多,车子也开不到山上去,所以就找了一座相对好爬点的山,但是,这对于从小在平原上长大的娃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即使前有人开路,后有树枝做拐杖,还是在下山途中摔了结实的一跤。即使这样,还是很开心,因为亲自学习了如何去寻找野生葛根,怎么挖葛根,还第一时间品尝了刚出土的葛根。刚下到公路上,就从远处遥遥走来一群黑羚羊,像一群山野的精灵,一点都不怕镜头。少数民族家里饲养的黑羚羊2月28日——红河哈尼山寨今天到了云南最大的哈尼族寨子,寨子在山巅海拔多米,沿途的风景如梦如画,云海翻涌,林木入天,车子开到山脚后,结束了颠簸,却开始了跋涉,带着大包小包器材,进去了红河县的哈尼族和瑶族寨子。哈尼远山隐藏着数不清的哈尼山寨带着满满的希望耗时大半天到达,来不及休息,直接到了调研对象祖传三代的钱老爹家里,可是却因为秘方之故最终不能见证其神奇疗效。不死心的在整个镇上打探,有阿婆说镇上有一位80多岁的老阿婆用药很灵,十里八村的一旦骨折都会去找她,不用开刀放钢板,而且恢复很快。到了阿婆家里,却面临另一个难题,我们本以为团队里有三个云南本地人已经足够克服交流障碍,却没想到最后还是折在语言不通上,老阿婆最终因为语言听不得不愿意接受采访。一天的疲惫加上收效甚微让大家颇有些受挫。天色近晚,出于安全考虑,当晚我们就住在了山上,难得一个不用赶时间的傍晚我们在这个最大的哈尼族聚集寨子里好好的转了一圈。这里的每家每户的房子上都会印有一个神秘黑鸟的动物图腾,这让人很好奇,但因为种种原因竟没有问到这个图腾所代表的意义,这多少有些遗憾,但又将那一抹神秘深深存在心中。3月2日——饶小仙的笑容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隔红河与越南老街相望,跨过一道桥就到了越南,而我们就在桥这边隔着红河眺望对面的越南。这里是云贵川最低海拔,四季高温,气候闷热。这里作为重要的中越边界港口,很多野生动物药来源于越南,例如现在我国禁止的穿山甲和野生豪猪刺。饶小仙在河口这个地方开草药店有20年了,她的药最远被带到了西伯利亚,世代居住于此,她的用药很有地方特色。豪猪刺是豪猪的硬毛,用沙炮制,发泡发*,再用研钵捣碎,和重楼、*藤、穿山甲壳,搭配用来治疗乳腺增生和预防乳腺癌,还可用于治疗喉癌。云南大山里的中草药材在我们拍摄期间,不时有患者前来买药治病,有来治疗肩周炎,有来为远方亲人买胃药邮寄出去,有来买治疗心脏疾病的药,治疗心脏病抓方,她丝毫没有遮掩,其中一味主药是云南奇药之一——回心草,用于治疗心脏各类疾病。回心草和天山雪莲一样珍贵,却不如后者知名度广,只生长在云南的深山,被云南草医奉为救心圣品。不管谁来,饶小仙总是笑容洋溢的接待,而当我们尝试想了解一两个祖传药方时,她丝毫没有犹豫就分享给我们。她虽没读过书,却比大多人想得更通透豁达,正如她的名字,性情如仙俊逸,大隐隐于市。3月2日,这一天是我们的传统团圆节,正月十五闹元宵,而我们都离家千里之外,在河口这个地方,这里的人们不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而是过正月十六的“小年”,但当晚依旧在他乡遇到很多温暖的人们陪我们一起过节,在红河边上露天水吧,对岸的越南老街市灯火亮的很漂亮,而我们坐着的地方,头顶上也是一片片璀璨的烟火。这个时候四周一片喧嚣,而内心则期盼着千里共婵娟。3月4日——蒙自草药节蒙自市民族民间中草药医药协会在义诊今天是年3月4日,是春节过后,农历新年的第一次草药集市,来自方圆百里的采药人,将采的野生药材,收拾好一包包带到集市,还有未处理的鲜药,一起摆在摊头。每到这一天,周围的居民,草药医师都会来采购所需药材,或者寻找稀有药材。在草药街,有很多云南特色药材,以回心草为例,生长在云南大山深处,对光照,温度,湿度要求较高,不能人工培植,较为稀少,在集市上,最低价格是3元每克,在治疗心脏疾病方面,云南的民族医师钟爱这味回心草。这些采药人里,有七十多的老者,有背着娃娃的妇女,他们把艰难的生活艰难的维系,没有选择去种经济作物,或者其他容易走的路,作为医药人,他们都承载的一种责任,不想这些祖宗传下来的经验断在自己的手里,希望自己的一些付出能够帮助到一些人。哪怕上山的路再艰难,他们一直走下去,走到走不动为止。3月5日——苗家百岁老人经过两天时间的打探,我们联系上了陶淑珍大姐,她是苗族中的白苗,是家里最小的姑娘,当我们说明来意,一身家常服的陶大姐一边略有羞涩的说自己的普通话不好,另一边却周到细心的为了我们进屋穿上了自己的苗族服饰,想要让我们能拍出更好的苗家医师的形象。谈话间陶大姐向我们提起了她的老母亲,是一位百岁老人,也是她的启蒙师傅,李小珍老人今年已经96岁了,老人喜欢安静,居住在老家,不愿和儿女呆在城市,在陶大姐的带领下,我们的车子走过盘绕陡峭的山路,来到老人居住苗寨。我们到的时候老人正在缝制草药袋,老式缝纫机的声音在幽静的山寨中更显得悠扬。老人腰正腿直,性格爽朗,在镜头前叉腰一站,或捂嘴而笑,不自觉带动了我们的好心情。老人怕我们这些外乡人听不懂,边说比划。苗家百岁老人当天正好有患者在,她们也是走了很久的山路找到这里,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天了。老人几岁跟着父母学习,嫁到苗寨,公婆也擅长用药,祖辈传承和80年的经验积累,擅治疑难杂症,在妇科,男科,不孕不育等方面堪称圣手。老人说来找她学药的人很多并拿出一些常用的药材,教我们药材的功效,红*蓝绿的袋子里装着的都是她的宝贝,旧报纸包着她的秘密药,当我们问及老人如何保养以至于百岁高龄已经精神矍铄,老人摊手一笑说:“一天四餐,多吃野菜”,看着这样的老人,想来保持她长寿健康的,不仅是她的医术善于保养,还有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医病救人事业的执着,还有她豁达乐观的心性。3月6日——话离别云南之行在这一天告一段落,去高铁站的路上,望着高速两旁辽阔的原野和星罗棋布的房屋,心中不禁有些怅然。这一趟旅途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整个行程说长不长,因还未丈量的路途还有很远,说短不短,因欢喜相逢的人、事、太多。长时间浸润在都市的生活,让我们或多或少戴上了假面,而在这里,我们再一次邂逅真挚的面孔,洋溢的笑容,心扉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启。这一路,我们到达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质朴的民族村寨,那里有百岁的草医,有别处无可寻觅的药草,有不被俗世浸染的隽秀风光,有最朴素可口的美食,每一样都羁绊着我们离开的脚步。一路走来,我们用眼窥见了异域风情,用耳倾听了医师老人的故事,用手摸药材的鲜活本实,亲身体验医技医法,出行之前,我们以为世界就是书里写的,别人说的,而经过这一路历程,我们知道世界是永无止境的,民族医药是鲜活,让人着迷的,我们相信这一次,只是暂时的别离。下一次的寻访领悟之旅就在不远的将来。世界,祖国,民族医药,等我们!“杏林医访”小分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