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秘籍君
昨天,看某档调解类节目,主人公是一位90岁的老母亲和五十多岁的女儿。按照常理,女儿应该是妈妈的小棉袄,孝顺体贴,但这对母女却39年未见过面。之所以关系如此恶化,老人的女儿说父母从小偏爱妹妹,对她则是非打即骂,婚后第一年回娘家,竟然直接被赶出家门。
坐在旁边的队友幽幽地来了句“这女的心眼简直和针别儿一样,几十年前的陈芝麻绿豆子,居然记了一辈子。面对年迈的母亲,能做到冷漠无情,心也是够硬的。”
虽然我内心也觉得生养之恩不可忘,与其活在仇恨里,互相折磨,不如心存善意地放下过往。但怎么说,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年轻时的有些坎,随着岁月的流逝,表面看起来被逐渐淡忘了,但实则深埋在骨子里。一经想起,愤懑之情却依旧是难以平复。
之于子女,父母的偏心和打骂可能会让他们终生意难平;而之于嫁入他门的女性,月子之仇是不共戴天的,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当你经历过那种无助和痛苦,亦会深以为然。
认识一位阿姨,当和她谈起这个话题时,她说虽然已经把婆媳关系看淡了,但面对如今瘫痪在床的婆婆,还是过不去的坎。她不会阻止爱人去伺候,但自己是坚决不会去的。没办法,曾经的过往历历在目,因为太委屈,所以无法做到以德报怨。
听她说,当初生女儿的时候大出血,两次进手术室,抢救了一宿才从*门关活过来。在医院住了4天,婆家没有一个人在身边。也就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医院看一眼,但也是马上走了。白天亲妈抽空过来送点饭,晚上老公一个人照顾她和孩子。隔壁床的甚至直接问“你婆家人是不是不喜欢你生女儿呀?”当时眼泪刷地掉下来。
月子里,急性乳腺炎两次,发烧到将近40度,自己都坐不起来还得一边伸手照顾孩子。老公又要上班挣钱,打电话求婆婆帮忙带几天,不管不问,连给煮几个鸡蛋或者做点米汤面条都没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之前弟媳妇坐月子,她可是尽心尽力地伺候了整整四十二天。
正所谓人心换人心,月子期间,受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女性会变得格外敏感和脆弱。再加上初为人母,面对新生儿的哭闹,也是手足无措。可以说这是她们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刻。
作为老公确实该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但婆家人也不该表现得过于冷漠。如果打心眼里把儿媳当一家人,或者想要她以后伺候照顾年老生病的自己,这个时候释放善意才是明智之举。
最后想说,不是所有的弱者都是无辜可怜,值得同情,因果轮回善恶有报,大多是自酿的苦果;如果你没经历过别人所经历的,请别云淡风轻地劝人大度,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随意绑架那些曾经不被善待的人!